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重點,也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作為教學一線的小學語文老師,尤其是低年級語文老師,在落實識字寫字教學方面意識性普遍增強。但對到底該如何進行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才能更高效?大家還在摸索、探究。

日前,我們學校集體備課著重對這方面進行了研討。在學校確定研究主題和執教老師的基礎上,由執教老師選取教材自行備課,然后集體研討,達成了有關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到底該如何教才更高效的共識。

一、以識字寫字教學為主,到底該抓哪些字詞

一篇課文中生字詞很多,可一節課只有45分鐘,我們到底該抓哪些字詞?其實應以課文后生字表中的生字為主,根據二會字與四會字的不同要求來進行教學設計,展開教學。不能盲目拔高要求,有些生字詞只要求在課文語境中看著拼音能認識就行,不要拔高要求去掉拼音讓小朋友認讀,那樣做在難為孩子的同時,也影響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本堂課的學習質量和效率。

二、該如何從整體入手

例如,在執教《三個小伙伴》一課時,可以從課題入手,在認識和理解并掌握由“伙”與“伴”這兩個生字組成的詞語“伙伴”的基礎上,放手讓孩子借助拼音自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要舍得花時間讓孩子自主學習,注重激發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然后再分別出示三個小伙伴帶來的詞語寶寶,采用小禮品激勵的辦法,鼓勵孩子們準確認讀并理解這些詞語寶寶。當然,這些詞語寶寶的出示也要有講究,要注意歸類。在指導孩子認讀時,一旦發現共性問題,應及時借助拼音這根拐棍去做有效的幫扶。在孩子們準確認讀并理解這些詞語寶寶之后,再將這些詞語寶寶送回課文具體的語境中,指導讀好長句子。此處,同樣要敢于放手讓孩子嘗試著自己讀,在發現孩子們自己無法讀準確、讀通順的時候,同樣應借助拼音拐棍和朗讀停頓符號來幫助、指導。孩子們只有自己去親自實踐,才能印象深刻,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像這堂課上教師在揭示課題后用了整整9分鐘時間去教學“伙伴”,然后很生硬地讓孩子認讀三組詞語,且這三組詞語毫無規律性可言,孩子識記效率極低,具體表現為前面孩子讀錯了剛糾正,后面孩子接著錯,甚至齊讀時全體出錯。更要命的是在把這些詞語放進句子中指導孩子讀準確時,老師越俎代庖,自說自話地在長句中標上朗讀停頓符號去指導孩子讀,這樣教孩子們讀的效果怎能好?再加上教師范讀的遲到和缺位,孩子們始終不能將長句子讀好,嚴重影響了這堂課識字寫字為重點的凸顯,從而導致了識字教學的高耗低效。

三、該如何指導寫好漢字

中華漢字文化博大精深,隨著信息技術的日益發達,人們似乎日益淡化了寫字要求。無數教育專家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從中華文化傳承的角度對中小學教育提出了具體的寫字要求。我們小學語文《新課標》也指出低年級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寫字習慣(包括良好的握筆姿勢和良好的寫字姿勢),讓孩子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并按照漢字的筆順規則寫出規范、端正的漢字。由此,我們知道要指導學生寫好漢字,首先要引導孩子觀察:第一觀察字的結構比例,字的各部件之間高低及長短變化;第二觀察寫好這個字的關鍵筆畫及其與其他筆畫間穿插與避讓的關系。其次,要重視教師的示范書寫。小小一個漢字,往往也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對其中可以意會卻難以言傳的,或者可以言傳卻往往瑣碎、對小朋友來說難以理解的,我們老師可以通過范寫來引導孩子直觀感知。再次,要指導孩子寫好漢字,要重視培養孩子良好的寫字習慣(包括良好的握筆姿勢和良好的寫字姿勢),只有讓孩子們無論是握筆還是坐姿,都形成良好的習慣,讓他們拿正確、坐端正時感覺這是最舒服的,他們寫出來的字才能讓人覺得舒服,即端正、美觀。這樣才能避免識字寫字教學出現高耗低效現象。

總之,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看似簡單,其實要教好,是很有講究的,這需要我們每一位小學語文老師,根據每一篇課文的特點,去精心設計,深入了解學生,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堅決落實識字寫字為重點,時時處處以學定教,我想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要做到更經濟、更高效也不是什么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