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下數學課堂上的“說理訓練”
作者:陜西省渭南市澄城縣城關二小 孫曉琴
發布時間:2013-11-14 17:31:29
在新課改中,學生被賦予更多的自由和發展空間,這些自由和發展空間會大大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而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是思維的外殼,所以加強數學課堂上的語言訓練,特別是口頭說理訓練,不失為發展學生思維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教學中,教師重視學生的“說理訓練”,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發展,而且能使學生的思維由舊知向新知遷移,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對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也大有裨益。下面我談談在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說理訓練”的點滴收獲。
一、計算中的說理
說算理對于學生計算方法的掌握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積極的作用。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并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是借助于外在的動作技能、顯性活動為基礎的思維,而數學學科本身具有抽象性,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通過眼睛看、動口說、動手做、動腦想,使外部的操作過程與內部的智力活動緊密結合,讓學生養成想說、敢說、愛說、會說的好習慣,以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比如六年級的分數類計算都是從整數類計算中遷移類推而來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在計算前一定要做到“兩說清”再動筆認真計算。一要說清每一道題的數字特點、符號特點、結構特點;二要說清計算的依據、計算的方法、計算中應注意的問題等。為學生創設了“說”的情境,引導學生邊說邊練,加深對算理的理解,所以學生計算的錯誤率明顯降低。
二、解決問題中的說理
學生在接受新知的過程中,思維是否靈活、有無創造性和概括性是反映其數學能力的重要標志。教師應把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表達交流上,特別是在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上,用準確的數學語言說出解題思路,是提高應用題解題能力的關鍵所在。新課程中的應用題主要由圖畫應用題、表格應用題、半圖文應用題和文字應用題構成。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進一步明確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幫助學生正確解答應用題,我注意訓練學生用清楚、簡潔、準確、流暢的語言說出自己分析、解答題目的思維過程。比如:一臺空調原價3000元,現價比原價便宜10%,求現價。這道題學生可以這樣說:“比原價”就是把原價看做“1”,“現價比原價少”說明現價等于原價減去現價比原價少的,那么等量關系就是:原價-現價比原價少的=現價,所以列式為:3000-3000×10%。也可以這樣說:因為現價比原價便宜10%,所以現價占原價的(1-10%),已知原價為3000,所以求現價列式為3000×(1-10%)。在這樣一步一步的“論辯”中,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大幅度提高。
三、計量單位換算中的說理
從低年級到中高年級都有計量單位換算題型,但是學生在檢測中失分過多。針對這種狀況,我要求學生分四步完成:一看,看是哪類計量單位,是大單位化小單位還是小單位化大單位;二想,想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計算;三說,讓學生先口頭說,然后同桌互說,相互交流;四做,說清大化小還是小化大、進率、方法后,再動筆做,這樣一來學生的條理清晰了,正確率高了,錯誤率自然下降了。所以,先說算理后計算確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動手操作中的說理
俗語道:“人有兩個寶,雙手和大腦。”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邊操作、邊講述、邊歸納,可大大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教具的演示和學具的操作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同時邊想、邊說,使腦、手、口共同參與活動,達到統一和諧。例如:在六年級的“圓柱體側面積公式的推導”教學中,我讓學生邊剪、邊觀察、邊想、邊說,先自己說,再同桌互說。結果學生邊動手操作邊說操作過程,說出現的現象、說得到的結果。不知不覺,在邊說邊做的過程中就得出計算的方法,理解了算理。這樣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積極的思考狀態,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而且學生的潛能也得到了充分的發掘,為學生的再發展打下了基礎。
總之,說理是學生表達思想的一種方式,學生通過說理展現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所以在數學課堂上加強說理訓練,能使學生更透徹地理解知識,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