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時代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
作者:西安財經學院 陜西西安 石 瀅
發布時間:2013-11-14 17:25:26
【摘 要】就目前來看,“微博”這個新興的媒體在我國大學生群體中迅速普及,成為大學生獲取資訊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平臺,為了與大學生更好地交流,許多高校都開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文章就運用微博開展好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推進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微博時代 大學生 思想道德教育
微博已經在我省高校范圍內相當普及
陜西省絕大部分高校已經開始搶占“微博”這塊思想道德教育的網絡新陣地,把握微博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動權。運用微博開展好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成為擺在省內高校工作者面前的重要研究課題。根據某網站提供的調查結果顯示,78.9%的大學生已經開通了微博,在未開通微博的21.1%大學生中有41.2%準備近期開通;88.9%的任課教師已經開通了微博,在未開通微博的11.1%任課教師中有31.3%準備近期開通微博。同時,分別有75.5%的大學生和88.2%的任課教師表示每天登錄微博1次以上。
微博時代背景下,作為執教者要與時俱進
1.利用微博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可行的
作為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載體,必須滿足兩個基本條件:一是能夠承載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內容等基本信息,并且能被教育主體操作;二是能夠將教育主體和客體聯系起來,使得雙方借助該形式進行雙向互動。微博顯然符合這兩個要求:一方面,任課教師可以簡單靈活地操作微博,利用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進行育人工作;另一方面,任課教師和學生可以利用微博“對話、轉發、評論、私信、話題”等多種功能進行即時、有效的對話與溝通。
2.利用微博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有優勢的
相比傳統的思政教育方式,微博的便捷性讓任課教師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開展育人工作。微博是一個集信息即時發布和互動交流于一體的網絡平臺。任課教師可在靈活的時間、空間,通過電腦、手機等多種終端,輸入或讀取短短幾排微博文字,一對一或一對多地向學生傳達或從學生那里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這種信息傳播模式是對傳統模式的變革,信息的發布、接收在時間和空間上都得到了解放。
3.微博強大的基礎功能,可以滿足多重育人需要
首先,任課教師可以運用微博的“關注”功能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感情溝通,掌握學生的日常思想動態;其次,任課教師可以運用“發布”功能傳達重要的通知公告或宣傳報道;再者,任課教師可以運用“轉發、評論”功能發表意見,進行輿論引導;另外,任課教師可以運用“話題”功能組織學生進行熱點時事討論,營造積極向上、健康和諧的輿論氛圍;當然,任課教師還可以運用“對話、私信”功能進行一對一、有針對性的良性互動和深度輔導。
重視校園文化傳播新途徑,改變觀念深入學習
1.任課教師角度
一方面,任課教師要通過自學,不斷熟悉微博的基礎功能,大力提高微博建設水平,以便吸引學生群體的關注,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另一方面,任課教師要貼近學生,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文字語言,選取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主題內容,結合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撰寫或評論微博,使得嚴肅深刻的思想觀念和教育主題通過形象生動的表達方式,被大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
2.高校角度
一方面,高校有關部門應該加大力度,主動出擊,加強微博思政教育的保障體系建設,利用規章制度和政策杠桿,定期組織專題培訓、微博交流會,為任課教師提高微博思政教育的技能提供引導和保障;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建立以學工部官方微博為核心,各學院“兩課”教師和任課教師微博為抓手,各類學生群體和個體組成的微博群落為軌跡,集教育、管理和服務為一體,全員育人、資源共享和功能互補的微博集群。
3.在高校普及微博開展思想道德教育的客觀不足
傳統的思想道德教育一般是以兩課教師和輔導員為主體、以單向灌輸為重點的固定化課堂教育環境模式,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早已習慣并善于運用該傳統模式。因循守舊、按部就班的惰性思維和紛繁瑣碎的日常行政工作,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少有時間、精力和動力去主動學習、嘗試運用微博這個全新的載體開展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思想道德教育包含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兩種模式。隱性思想道德教育因其具有暗示性、隱蔽性等特點,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越來越受到施教主體的重視。微博正是輔導員開展隱性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平臺。輔導員可以結合微博上的重大時事政治事件,將教育內容和目的隱藏在一段精彩的敘述文字、具有震撼力的圖片、意味深長的視頻中,有意識地進行無形的滲透與感化,使學生在閱讀微博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產生共鳴,欣然主動地接受思想教育。
以上現狀分析和對策研究顯示,當前利用微博開展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具有必要性、可行性和優越性,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應該用科學的、發展的眼光認識、研究和利用微博這個新載體,提升和改善微博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技巧和方法,及時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心理需求,進行雙向平等的互動溝通和潛移默化的引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及成才。
參考文獻:
[1]陳萬柏.思想道德教育載體論[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9.
[2]吳潛濤.“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性質、邏輯結構與特點[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6,增刊.
[3]吳潛濤.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2007年修訂版)的邏輯主線及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