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男大學生體型分類研究
作者:西安美術學院 陜西西安 孫思揚
發布時間:2013-11-14 17:21:41
【摘 要】文章利用三維測量技術采集陜西省18-25歲的男大學生的體型數據,利用SPSS16.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人體數據分析,將測量結果與國家號型標準GB/T1335-1997中的體型分類進行比較分析,得出按國標對陜西省男大學生進行體型分類已不能滿足需要。研究以胸腰差作為分類指標,采用快速聚類法將男大學生體型聚為S、N、F三類,體型覆蓋率達到98.86%。
【關鍵詞】人體測量 數據分析 體型分類
中圖分類號:TS941
緒論
目前我國服裝企業所使用的號型標準是GB/T1335-1997,這一標準的人體測量數據仍然沿用的是1987年的測體數據。按照人體工程學的要求,大規模的科學測體需要每隔10年進行一次,其間每年應進行少量的數據調整[1]。我國的人體體型在這20多年間發生了一些變化,導致原有體型分類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人體體型。
GB/T1335-1997的男子標準是針對全國成年男性體征制定的,其適用對象是18-60歲的成年男子,在這一年齡跨度間,不同年齡段的男子體型有顯著差異[2]。另外,從事的職業不同,會導致人體體型不同。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陜西省18-25歲的男大學生。通過數據統計,分析該群體的體型特征,選擇體型分類指標,將其進行體型分類。
人體數據采集
本實驗采用非接觸式激光三維人體掃描儀進行人體數據采集。測量對象是出生地和生長地均在陜西省,年齡在18-25歲之間的在校男大學生。本研究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方法,置信水平1-α=95%。測量樣本數為218個,對數據進行預處理后保留了209個有效樣本,樣本有效率為95.9%,所測指標數據均符合正態分布。
人體數據分析
我國服裝號型標準將我國人體的體型按胸圍與腰圍的差值大小分為四類:Y、A、B、C型。A型為人數眾多的普通人體型;Y型表示較瘦的體型;而B與C型表示稍胖和肥胖體型。
表1 全國、中西部地區及本次測量男子各體型所占的比例 (單位:%)
表1是全國、中西部地區及本次測量的男大學生在各體型中所占的比例。全國男子中A體型和B體型較多,分別占到總量的39.21%和28.65%,其次為Y體型,占到20.98%,C體型較少,僅有7.92%。但具體到某個地區,其比例又有所不同。在中西部地區,成年男子A體型和B體型分別占到總量的37.24﹪和29.97﹪,Y體型占總量的19.66﹪,C體型占9.50﹪。本次測量的男大學生樣本在四種體型中所占的比例,與中西部地區男子不同:A體型人數超過半數,占到總量的58.85﹪;Y體型占24.40﹪,比中西部地區男子所占的比例增加了4.74%;B體型較少,占14.36﹪,較中西部地區男子所占的比例減少了15.61%;C體型整體缺失;此外還有2.39%的特殊體型不屬于Y、A、B、C這四種體型,并且這部分體型構成與全國和中西部不屬于所列四種體型有所不同,2.39%的特殊體型其胸腰圍度差值比22cm還大,即比Y體型還要纖瘦的體型。可以看出陜西省男大學生普遍屬于正常偏瘦體型,且GB/T1335-1997的分類標準對這部分人群體型分類不夠準確,已不能滿足需要。
男大學生體型分類
1.體型分類指標的選擇
基本部位能反映人體最重要的體型特征,它是進行體型分類最直觀的依據。本研究采用數理統計中的條件分布理論[3]的數學方法來選擇基本部位。計算結果顯示標準差最大的部位為身高,第二部位為腰圍,第三部位為胸圍。將這三個指標進行換算,得出胸腰差的標準差最大,所以用胸腰差對男大學生進行體型分類,最能體現出男大學生的體型差異。
2.應用快速樣本聚類法進行體型分類
本研究的樣本總量為209個,屬于大樣本。故本研究采用快速樣本聚類方法,以胸腰差作為分類項目,將聚類數依次設置為3-7類,比較各種分類結果,最終發現將陜西省男大學生的體型分為三類,分類結果最為清晰。聚類分析結果如表2:
表2 方差分析表
方差分析的結果表明,以胸腰差作為分類指標,三類體型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因此,本研究以胸腰差為分類項目,將陜西省男大學生體型劃分為三類。
3.體型聚類結果分析
為了更好地描述以胸腰差為分類依據的體型分類過程,本文將三類男大學生體型分別用字母S、N、F表示,三類男大學生樣本的胸腰差均值,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三類男大學生胸腰差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均值(單位:cm)
如表3所示,N體型為標準體(Normal),胸腰差均值為14.62cm;S體型為較瘦體(Slim),胸腰差均值為19.10cm;F體型為較胖體(Fat),胸腰差均值為10.46cm。
4.體型的劃分范圍
體型劃分應盡量保證體型的覆蓋面,應使N體型的覆蓋面最大,S體型也占相當比例,F體型所占的比例略小。參照樣本中胸腰差的頻率分布,同時考慮盡量使三種體型胸腰差的均值處于該體型的中間位置,S、N、F 三種體型的胸腰差范圍是按照以下數值劃定的:
表4 陜西省男大學生三種體型劃分 (單位:cm)
依據體型劃分范圍,可運用正太分布理論進行體型覆蓋面的研究[4]。由概率論可知,若隨機變量ξ遵循一般正態分布,即ξ-N(μ,σ2),則P=(a< ξ≤b)="F(a)-F(b)=Φ(■)-Φ(■)" (4-1)
其中,P為隨機變量落入區間a< ξ≤b的概率,φ(x)為分布函數,其值可通過標準正態分布表查詢。
S體型胸腰差所屬的區間為(17,24],陜西省男大學生胸腰差的均值μ=14.73,標準差σ=3.27,則根據公式4-1,可以算出S體型在總體即陜西省男大學生中出現的概率為24.28%,同理求得N、F體型的在總體中的所占的比例,分別為55.16%、19.42%。三種體型中所占的比例達到98.86%,絕大多數人可以包含在所劃分的三種體型中。所以,表4所劃分的胸腰差范圍是較為理想的。
總結
本研究以國標中體型分類的標準對本次測量的男大學生進行體型分類,發現本次測量的男大學生與國標中中西部地區男子相比,Y、A體型較多,B體型較少,C體型缺失,男大學生的體型普遍偏瘦。
比較研究幾種體型分類指標,選取胸腰差為分類指標,采用快速樣本聚類的方法,將陜西省男大學生體型劃分為S、N、F三類,S為較瘦體,N為標準體,F為較胖體。S、N、F三種體型的胸腰差范圍分別為24-17cm,17-12cm,12-7cm,根據概率理論計算得出體型覆蓋率達到98.86%,符合工業化生產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潘建華.服裝人體工效學與服裝設計[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0:34-35.
[2]王愛華.基于服裝MTM的我國三地區成年男子體型研究及男上裝規格數據庫的建立[D].東華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67-69.
[3]國家技術監督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 1335-1997《服裝號型》[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8:21-22.
[4]ATSM D 6240—1998 Standard Tables of Body Measurements for Boys Size Thirty-Four to Sixty (34-60) [J].Regular,1998:78-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