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模式的研究
作者:西安思源學院 陜西西安 陳保國
發布時間:2013-11-13 16:58:06
【摘 要】工業工程是一門技術與管理相結合的交叉學科。文章介紹了工業工程學科的發展及其特性,分析了工業工程專業教育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提出了工業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建立了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工業工程 用型人才 培養
工業工程起源于20世紀初的美國,到現在已有100多年歷史。20世紀60年代傳入中國臺灣地區并取得了顯著成果。20世紀80年代,隨著外資、臺資等企業的進入,工業工程專業在我國大陸得到了一定范圍的推廣,經過近30年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從學術界看,國內已有超過百所大專院校設立了工業工程專業;從企業發展進程來看,工業工程的應用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工業工程及其學科特點
1.工業工程概述
工業工程( Industrial Engineering,簡稱工業工程)是通過對人員、材料、機器設備組成的系統設計和改進,從而提高生產率并降低成本的技術。工業工程專業對提高生產制造業和服務行業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提高核心競爭力,降低資源成本,促進國民經濟的持續、高效發展,均具有很大的經濟意義和現實意義。
2.工業工程學科的特點
(1)系統優化。工業工程是綜合的系統優化技術,它所包含的對象應視為一個完整系統,必須用系統的觀點對待人力、財力、資源和知識等生產要素的相互作用與內在聯系。
(2)交叉性強。工業工程是一門工程技術與經濟管理相結合的交叉學科,它不僅應用數學等自然科學與工程分析技術,而且要應用社會科學、信息技術和經濟管理知識,具有很強的綜合性特征。
(3)追求卓越。本學科倡導經濟(管理)與工程(技術)的統一、效益與效率的平衡,企業盈利價值是檢驗應用成效的唯一標準。
(4)鮮明的時代特征。各種先進制造系統和模式,如準時制(JIT)、精益生產(LP)、企業資源計劃(ERP)等是工業工程在新的全球技術經濟背景下發展的新產物。
我國工業工程專業教育現狀
目前我國高校工業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概括為四種:①機電學院開設的四年制本科教育,這種辦學模式學生的工程技術基礎較好,學生應用能力較強。②管理學院開設的四年制本科教育,這種辦學模式學生的系統觀念較強。③本碩連讀的辦學模式,以西安交通大學為代表,這種模式前三年時間在機電學院學習,后幾年在管理學院學習。④三年制高職專科教育。這些院校的工業工程專業無論在機電學院還是在管理學院開設,其培養模式均體現了“工業工程專業技術+管理”的特色。
我國工業工程專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1)培養目標定位不清。工業工程是跨經濟管理和工程技術等多個學科的專業,科研、教研的方面很多,培養目標與專業定位不明確,辦學時多個方向“齊頭并進”,特色不突出,工業工程專業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較差,畢業后的崗位適應能力不強。
(2)知識結構比例不合理。經濟管理類課程與工程(技術)類課程比例不合理,未體現出工業工程專業學科的系統性特點。
(3)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教師中有的來自機電類,有的來自管理類,系統掌握工業工程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師較少,且教學方法與手段落后,對工業工程前瞻性知識的教學不足。
(4)實踐教學條件不足。與其他專業現代化的場地、設備相比,工業工程實踐教學條件功能較單一,學生訓練的場地選擇的針對性不強,實踐課教學環節演示、驗證性實驗與創新性、綜合性實驗比例不合理。
工業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和模式
培養掌握機電制造技術基礎、系統工程和管理科學理論與方法,能夠運用工業工程知識對機電制造類企業的生產系統以及各類企事業單位的服務、管理子系統進行評價、改善和優化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這一培養目標有別于重點院校同專業的“對工業生產、服務及其管理系統進行規劃、設計、實施、評價、創新和決策”,將應用領域限定在“機電制造類的生產系統”和服務、管理“子系統”。
從培養目標出發,我們設置了具體的培養方案,通過三個途徑來實現培養目標:
1.以能力培養為主線設置課程體系。將專業能力分解為核心能力與外延能力兩部分。核心能力是“對機電制造類企業的生產系統進行評價、改善和優化的能力”,它能使學生適應機電制造類企業生產一線管理者的崗位需求,可設置10門左右相關的能力課程。外延能力是對“其他企事業單位的服務、管理子系統進行評價、改善和優化的能力”,它使學生能夠適應其他企事業單位基層管理崗位的需求,拓寬學生的職業適應面,也可設置8-10門相關的能力課程。
2.加大實踐教學比例。除了在一些課程中設置課內實踐教學內容外,還可開設獨立實踐教學課程,如企業經營管理沙盤模擬實訓、生產制造管理實訓(ERP軟件)及專業課程設計等,同時通過金工實習、專業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環節培養學生的職場適應能力。
3.加強課程建設,實施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教師不斷整合和更新教學內容,將新理論、新觀念和工業工程應用實例引進教學中以擴大課堂教學的信息量。
參考文獻:
[1]周梓榮,龔存宇.工業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探討[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2005,3.
[2]陳保國,鄭濤.工業工程專業廣東地區調研報告[J],知識經濟,2008,3.
[3]孔繁森.工業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理論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