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聲表達是語言的最基本屬性。最新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和社會的實際需要要求大學英語的教學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際英語語言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文章從建構主義理論和多元智能理論角度探討學習者如何提高英語口語能力。

【關鍵詞】英語口語 建構主義理論 多元智能理論

引言

劉潤清教授說:“能否運用流利的外語與外界交流往往成為考察工作的必要指標;在外語學習的各項指標中,說的技能怎樣強調都不過分。”(劉潤清,1999)《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中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根據美國學者保爾蘭金教授統計,“說”占人們日常言語活動的30%。掌握一門語言最重要的標志就是能夠用聲音表達,有聲表達是語言的最基本屬性。因此,具有較高的口語表達能力,是語言學習成功的重要標志。

要達到流利的口語表達水平,學習者必須在相關學習理論指導下,按照語言學習規律進行行之有效的訓練。本文從建構主義理論和多元智能理論兩方面探討如何提高學習者的英語口語能力。

建構主義

1.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又稱作結構主義,是認知理論的一個分支。該理論最早由認知發展領域最具影響的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Piaget,1960)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其主要理論源泉是皮亞杰的發生認識論、布魯諾的發現教育理論和維果茨基的最新發展區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是由人主動建構,而不是被動接受或吸收;認識的功能在于用來組織經驗的世界,而不是用來發現本體的現實;知識是個人與別人由磋商與和解的社會建構。也就是說學習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構對事物的理解。不同的人看到事物不同的方面,不存在唯一標準的理解。學習者并不是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是自己盡力確定新信息的意義,或將其與以往信息聯系起來。因此,學習者對知識的結構是知識增加,是新舊知識的相互作用。

2.建構主義理論下的教育原則

(1)知識觀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并不是對現實的準確表征,它只是一種解釋,一種假設,需要學習主體針對具體情境進行再創造。知識不能以實體的形式存在于具體個體之外,只能由學習者基于自己的經驗背景建構起來;學習活動不是由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而是學生根據外在信息,通過自己的背景知識,建構自己知識的過程。學習活動包括四個因素:學生的背景知識、學生的情感、新知識自身蘊含的潛在意義、新知識的組織與呈現方式。學習活動的發生必須滿足下邊幾個條件:學生的背景知識與新知識有一定的相關度;新知識的潛在意義能引起學生情感的變化;學生并非空著頭腦進入課堂,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學習中,他們已經形成了廣泛而豐富的經驗和背景知識。

(2)課程觀

建構主義的課程觀是以其知識觀為指導思想的。建構主義認為,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合作意識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課程內容要選擇真實性任務,弱化學科界限,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習過程的評價觀。

(3)師生觀

建構主義認為,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能動知識建構活動。學生并非直接地、被動地接受教師所在組織者傳遞的知識,學生在進入課堂之前,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各種現象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看法。教師在傳授知識之前應該考慮到學生原有的經驗,以此為起點引導學生建構新知識。因而,教師不是知識的提供者,而是指導者和協助者,是引導學生去組合和澄清新舊知識之間的差異,幫助學習者建立起自己的認知體系。教師還要在教學過程中調整現有的教學資料,適當布置問題情境,制造學生在認知上的沖突,從而引起學生的反省和思考,得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周圍環境之間要進行互動、協調,以不斷豐富和更正各自的認識。

多元智能

1.多元智能理論(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

20世紀80年代美國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博士提出多元智能理論。加德納的多元理論認為,人的智能至少包括:

(1)言語——語言智能(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

(2)邏輯——數理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3)視覺——空間智能 (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

(4)身體——運動智能 (Bodily /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5)音樂——節奏智能 (Music/Rhythmic intelligence)

(6)交往——交流智能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7)自知——自省智能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8)自然觀察智能 (Naturalist intelligence)

(9)存在智能 (Existential intelligence)

2.多元智能理論下的教育原則

(1)學生觀

根據多元智能理論,每個人至少擁有七種智能,只是這七種智能以不同的方式及不同的組合形式表現出來,具有自己的特點和獨特的表現方式。學生不存在聰明與否的問題,只是哪些方面聰明和怎樣聰明的問題,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智能領域,有自己的學習類型和方法,適當的教育和訓練可以使每一個學生的智能發揮到更高水平。

(2)教學觀

多元智能理論倡導的教學觀是一種“對癥下藥”的因材施教觀。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智力結構、學習興趣和學習方式的特點,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因材施教。

(3)評價觀

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倡導應當摒棄以標準的智力測驗和學生學科成績考核為重點的評價觀,樹立多種多樣的多元評價觀。

多元智能與口語能力

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內容:多元智能、多元施教和多元評價。在這三方面中,多元智能是客觀現實存在,多元施教是有針對性的因材施教,多元評價就是尊重客觀現實存在,根據學生的多元智能,采用各種不同形式的評價觀念和方式。

在語言學習的四種活動中,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是語言輸出(output)活動。學習者可以回避自己不熟悉的語言形式和內容,即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智能優勢選擇不同的語言形式來表達語言內容。

提高英語口語能力的策略

1.提高英語教師自身專業素質

實踐證明,一名英語教師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方式對學生的感染力直接影響到學生是否愿意參加口語活動的興趣。口語教師的語音、語調、語速等對學生的口語水平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生有意無意中都在模仿或接受著教師的語音方式。與此同時,英語教師應當培養自身的情感教學能力,用熱情、耐心、幽默感和創造力來引導和組織口語活動,不失時機地對學生給予鼓勵、肯定、表揚和幫助,讓學生在口語學習過程中感到愉悅和放松。

2.用多元智能理論(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指導英語口語學習

根據多元智能理論,施教者應該關注每一位學習者的智能方式和表現特點,最大限度地利用學習者自身的優勢智力資源,幫助學習者找到適合個體的學習類型和方法。這一過程和做法對學習者的影響要遠遠超過所傳授的知識內容本身,對學習者的知識結構、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視角和能力都會產生不可估量的積極推動作用。

多元智能理論下開展英語口語訓練的方法

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習者必須從培養英語口語基本能力入手,通過大量實際操練掌握技巧,逐步由易到難,由慢到快,一步一步地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1.注重正確的語音輸入

選擇難易適度的聽力材料,從最初階段建立正確的語音信息。只有足夠的語言輸入,才能產生自然而然的語言輸出。這一階段的語言輸入要大于語言輸出,即聽到的信息量要大于口語表達所需的信息量。

2.注重口語學習的語境創設

良好的口語水平是通過一定的語言實踐活動,即語境創設獲得,而不是靠灌輸。語境創設一旦符合學習者的優勢智力領域及學習類型和方法,學習者的口語表現力就能發揮到較高水平。口語學習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言語——語言智能,可以根據學習者的特點將視覺——空間智能、音樂——節奏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交往——交流智能等運用于口語學習過程,使學生喜聞樂見,流連忘返于精心創設的語言情境中,樂此不疲。這種基于學習者智能特點的語境會促使學習者口語表達水平的飛躍。

3.注重文化氛圍對口語能力的熏陶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源泉。英語文化所涵蓋的價值觀念、行為模式及民族習慣等,僅靠學習語言本身是無法完全掌握和領悟的。只有理解和接受英語國家的文化,全方位了解英語國家的政治、經濟、地理、歷史、民俗等,學習者才能在真正意義上理解語言,在語言表達中做到得體規范。

4.采用多種口語訓練模式

無論采用何種口語訓練模式,都應該把學習者的優勢智能領域和興趣作為出發點,并自始至終地激勵學習者的參與熱情。可以通過問卷調查等形式了解和掌握學習者的興趣點,并以此為根據設計適合學習者優勢智能領域的口語交流活動。可以小組為單位定題目或不定題目口語交流;可以是短劇節目和角色扮演;可以是游戲活動和模仿秀;也可以是英語文化知識搶答競賽等,這些行之有效的口語訓練模式可以交替使用。在這些活動中,教師或組織者應注意學習者口語交流的內容、流利程度、參與程度等;適當降低對語法的正確性和語言的準確性要求;把握糾正錯誤的時機,不要干擾學習者正常的語言思維和表達,使學習者能用自己熟悉的詞匯和擅長的方式表達,逐漸增強口語表達的準確性,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和效果。

多元智能理論下促進英語口語能力的因素

1.聽力因素

在學習語言中,“聽”和“說”的能力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聽”是語言的“輸入”過程,“說”是語言的“輸出”過程。這兩個過程就如同“呼吸”,密不可分,彼此照應。只有充分的語言輸入,才會產生足夠的語言輸出。“聽”是對語言信息的接納和吸收,“說”是對語言信息的反饋和交流。“聽”和“說”的能力是相互提攜,共同提高的。因此,良好的聽力能力無疑會為口語能力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促進口語能力的有效提高。

2.視覺因素

根據科學研究,圖像、圖形、實物或運動物體不僅僅對兒童產生視覺刺激,對成年人也會產生同樣的效果,從而影響到對事物的興趣和注意力。這種興趣和注意力對語言學習中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效果會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使學習者樂于開口交流,而且言之有物。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也認為,人的智能以不同的組合形式表現出來,就會具有獨特的方面。人的視覺——空間智能和言語——語言智能結合起來,是將“視覺”幫助用于口語表達的過程,會使語言學習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不僅能減輕學習者的心理壓力,而且還會增加口語表達的樂趣。學習者在視覺情形中樂于表達,輕松表達,最終幫助學習者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結束語

每位學習者的智能表現領域不同,但是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智能優勢采取適合個體的英語口語學習方式和方法。同時,施教者也要根據學習者的智能結構、學習興趣、學習方式等特點,為每位學習者提供多樣化的選擇,使其英語學習揚長避短,游刃有余,從而激發每個學習者的潛在語言學習智能和學習自信心。只有在充分發揮學習者個性和特點的前提下,才能實現提高每位學習者英語口語能力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鄧炎昌,劉潤清.語言文化——英漢語言文化對比[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2]桂詩春.談當前的外語教學[J].中國外語,2005,(1).

[3]邱國旺,丁曉蔚.如何進行有效的英語聽說教學實踐[J].大學外語教學研究,2006,(3).

[4]王曉燕,韓清華.論大學英語口語學習問題及對策[J].職業時空(綜合版),2007,(3).

[5]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