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等職業教育隨著人才培養模式的不斷發展和創新,對音樂教育價值體系的構建賦予了新的內涵,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研究和探索職業院校音樂教育價值體系構建,不僅是職業院校有效開展音樂教學的需要,更是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不可或缺的部分。

【關鍵詞】高職 音樂教育 價值體系 構建

引 言

高職教育隨著人才培養模式的不斷發展和創新,以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實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實踐特色日益受到關注。音樂教育作為集知識性、技術性和實踐性于一身的實踐活動,應該敏銳地反映這一特色,并不斷發揮其獨特的作用和價值。

高職音樂教育的價值

高職音樂教育價值體系的構建,首先取決于我們對音樂教育價值的認識,而音樂教育的價值很大程度是由音樂教育的內涵決定的。

1.高職音樂教育的內涵

音樂教育不僅以人為對象,而且以音樂為傳播媒介,只有通過對音樂的感受、鑒賞與創作等活動,才能實現音樂教育的價值。因此,音樂教育的內涵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通過教育活動傳承音樂藝術,并以音樂教育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價值為特征;二是通過音樂藝術感染和教育人,以促進人和諧全面發展的外在價值為特征,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高職教育作為一種教育類型,其音樂教育同樣具有這樣的內涵。

2.高職音樂教育價值的表現

從音樂教育的內涵中,不難看出音樂教育的價值也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即音樂本體價值和音樂教育價值。

審美價值即音樂教育的本體價值。音樂教育的內在和本質是審美教育,其價值在于通過創作、表演和欣賞音樂等審美活動,使學生感受美、體驗美、表現美、創作美,達到輕松、愉悅,從而獲得精神上和身體上的滿足,以發揮音樂藝術凈化心靈、陶冶情操、開發潛能、培養創造力、完善人格、美化人生等作用和功能,形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受區域文化和社會等因素的影響,高職學生對音樂教育審美價值的體驗和認識存在很大差異,而且普遍重視不夠,只對流行的或偶像的感興趣。

音樂教育價值是指音樂育人的價值,也就是促進人和諧全面發展的價值,主要表現在輔德、益智、長技、健體、助業等方面。

音樂教育的德育價值是指音樂教育在培養學生道德情操、思想品質上的價值,它是通過音樂教育潛移默化產生作用的。高職學生不能同其他類別的學生同日而語,在道德教育上具有其特殊性。通過音樂教育認識世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通過音樂教育傳播正能量,提高思想政治素養、社會責任感和愛國情懷;通過音樂教育弘揚主旋律,凈化心靈,強化倫理道德觀,提升道德素養;通過音樂教育凝心聚力,增強協助意識、整體意識和相互理解尊重、支持幫助的合作精神,煥發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發學習動機、培養良好人格、擴寬視野。

音樂教育在促進高職學生智力開發和提高認知水平方面所具有的價值,就是益智價值。通過音樂教育,將學生的想象力、創造性思維和創造力激發出來,并得以充分發揮,就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和創造熱情,在主動參與中展現個性和創造才能。高職培養的是高素質技能型應用人才,創造力是學生適應技能人才需求的不竭源泉,因此,發揮音樂教育的益智價值是高職教育實現目標的重要途徑。

高職學生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身心壓力很大,多數處于亞健康狀態。通過音樂教育,給其以美的感受和體驗,促進心理平衡、身心健康,進而調控情緒、情感,引發健康心理,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培養堅強、獨立人格和個性,樹立健康審美觀,成為一個有良好行為習慣的高尚人。同時,通過在優美或激昂的旋律中與體育教育結合,鍛煉身體,愉悅心情。這是音樂教育的健體價值。

從職業教育視角看,音樂教育具有促進就業和創業的價值。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就業市場,唱歌、跳舞、打球等等這些個人的特長已與工作緊密聯系在一起,“才藝特長”被成功地轉化為了就業生產力。高職生通過音樂教育培養音樂的特長、愛好,無疑也是在求職大戰中有了殺手锏。同時,通過音樂教育,了解音樂家事跡,可以幫助高職生在困境中進取,培養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毅力和決心,這正是一個創業者應有的品質。

高職音樂教育價值體系的構建

高職音樂教育價值在體現審美性的同時,更加體現在塑造“人”上。其價值體系的構建既要符合職業教育和音樂教育發展的內在要求,又必須由受教育者的發展需求所決定,更離不開音樂課程的具體實施和運行。

1.更新教育理念,建立實現價值的高職音樂教育體系

目前,多數學生受升學和學業壓力的影響,高中時期音樂教育被中斷,進入高職后,只有少數音樂教育與就業有密切關聯的專業按照傳統開設了音樂課程,其余專業要么取消,要么象征性地少量開設,并且教學極不規范。究其原因,主要是音樂教育的理念陳舊、僵化,缺乏對音樂教育育人價值的理解。因此,高職院校要在注重專業知識和技能教學的同時,把音樂教育納入其課程體系建設中。一是更新音樂教育理念,以學生為本,從人文關懷的高度,認識音樂教育在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中的作用和價值;二是堅持學習和借鑒、繼承和發揚,結合院校和教學實際,做到“國際視野,緊扣實際,本土行動”,結合音樂課程的教學特點,做到“取長補短,借創結合,創出特色”;三是以就業為導向,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建立相關音樂教育群,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對音樂教育的需求。結合專業特色合理設置音樂課程,滿足不同層次課堂音樂教學的需求。規范常規教學,通過課程設置、教學計劃及內容、教學方法等將音樂課程與專業課程同計劃、同安排、同實施、同評價;四是建立全方位、多層次音樂教育模式,滿足校園文化建設的需要。開展形式多樣的音樂教育課外活動,組織和建立不同層次的音樂藝術實踐團隊,經常性地開展活動。充分利用校園媒體等傳播手段,使學生在耳濡目染的環境中得到音樂藝術美的體驗。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音樂教育價值實現的水平

高職音樂師資多是從不同中專學校升格留用的教師,教學觀念、教學水平和教學熱情不能適應高職音樂教育和學生的要求,隊伍良莠不齊,師資分配上重音樂教育專業群,輕其他專業群,這嚴重影響了音樂教育價值的實現。高職院校要加強音樂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一是建立專兼結合的教學團隊,實行專業音樂教師與公共音樂教師互通、互融和互換、互幫機制,促進公共音樂教育價值的充分發揮;二是建立教師提高師德素質和教學水平激勵機制,改變重知識技能輕師德教風、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兩邊倒的現狀,促進教師隊伍全面發展;三是加大教師引進、培訓力度,建立教師專業水平和素質考核機制,促進教師全面發展;四是營造濃厚的藝術及科研氛圍,建立聽課、教研常態機制,督促教師克服自我滿足習性,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

3.優化教學環節,提升音樂教育價值實現的時效性

實踐性是音樂教學的顯著特征,也是工學結合培養模式的內在屬性。高職音樂教育要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感覺器官,通過接觸、訓練,親身經歷“實踐活動”,以不斷改進個人經驗;要遵循音樂教育教學的自身規律,突出特點,把握教學環節,發揮實踐育人的整體效益;要以學生的個人基礎、認知能力和職業成長規律、崗位需求為依據進行內容重組;堅持“歌唱技巧訓練,由易到難;個人素質培養,由淺入深”的原則,注重過程,強化結果,融教、學、演于一體;選用練習法、欣賞法、講授法和演示法等,加強音樂技能的訓練。選用示范模仿比較法、觀摩糾錯比較法、自我與互評分析法、情感分析法等培養音樂理論知識和學生音樂素養;充分發揮多媒體形象和感染力強的特點,讓學生完整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內容、故事情節和情感表達,直接感受運用聲音、音色、氣息、力度、節奏、速度所表現的樂曲思想內涵;利用網絡功能,播放教學音像資料,強化音樂教學的視聽效果,刺激學生生理感觀,激發其積極心理因素,引導其發現問題、糾正錯誤、糾正缺點。

4.搭建實踐平臺,滿足音樂教育價值體驗的需求

職業院校的學生對就業問題的關注度是最高的。所以, 他們對專業課的學習更為重視,尤其重視今后工作中所需要用到的內容。因此,了解音樂教育價值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讓他們自己去展開實際調查。通過調查,鍛煉學生的調研能力、交往能力、分析能力、歸納總結能力以及寫作能力,了解音樂教育對就業、專業學習的促進價值,從而促進音樂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

增加課堂教學的實踐比重,加強校內實踐教學。將教學內容按照能力培養目標和專業發展要求進行重組、整合與優化,加大課堂教師指導下的實踐教學比重。定期舉辦班級、院系的音樂會、沙龍、校內觀摩交流、專業技能大賽及各類積極有益的音樂教育實踐活動,組建學生合唱團、藝術團,開展歌曲演唱賽和聲樂教學試講活動等,培養學生音樂素質和鑒賞能力,提高其認知能力。

拓展學生社會實踐平臺,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氛圍和環境。積極參與到當地的音樂文化市場發展和企業文化活動中,在服務社會的同時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 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組織學生觀摩或參加各種文藝演出(個人、集體)、文藝下鄉、聲樂比賽、卡拉OK大賽、小合唱、表演唱、獨唱、二重唱等和政府、企事業搭臺的節慶、旅游促銷等文化活動,讓學生得到音樂藝術的熏陶或實踐鍛煉。利用校園媒體,進行音樂教育與就業能力培養知識宣傳,提高學生音樂感知力。

5.完善評價體系,促進音樂教育價值實現

在音樂教育實施過程中,教學評價和教育價值緊密關聯在一起。一方面,教學評價受教育價值觀的影響和制約,另一方面,評價手段和方式的正確合理運用,又能促使教育價值的實現。對于高職院校音樂教育來說,必須將教學評價有機的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當中,積極開展學生評教和教師評學活動,建立活動檔案,幫助師生展開自我反省,以促進音樂教育價值的實現。采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自評、互評及他評相結合,過程與終結相結合,分段評價與分層評價相結合等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將著眼點放在教學活動中教育價值的實現上。

參考文獻:

[1]蘇晶.論現代普通學校音樂教育的價值取向[D].南京藝術學院,2008.

[2]張曉玲.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的價值取向[J].劇影月報,2009,(4).

[3]唐方方.關于高職院校聲樂教學的思考[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