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在學階段的孩子不快樂,這是一個基本事實,于是有人就提出實行快樂教育。二十多年來,我一直保持著與這些實踐者的交往,他們的基本做法無外乎發現孩子的優點或閃光點,給予積極鼓勵,增添孩子的快樂,讓孩子在愉悅中成長發展。這相對于那些只揪住孩子的缺點不放的教育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

然而,這種做法的多年實施,并未大面積地讓孩子們快樂起來,反倒是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孩子沒有童年,越來越不快樂。這說明這種做法并未找對引發孩子不快樂的真實與系統性原因。

挖出當下引起孩子不快樂的系統性的根子才是教育上急需解決的真問題。對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人作過專業研究,作過量化分析,但眾多人依然就事論事,所找到的僅是一些影響因素,而非真正的主要原因。根據我三十余年的調查與感悟,感到問題的總根源在于師生缺少自主性、教育缺少專業性。

由于師生不自主,做了不少并非他們自愿做的事,于是學習生活中增添了大量不快樂的成分,做了大量無用功,最終難以成為最好的自己,不快樂就此因因果果,不斷積累滋生。

由于不專業,該讓孩子負責的時候沒讓他負責,該讓孩子吃苦的時候沒有讓他吃苦,該讓孩子磨煉的時候更沒有讓他磨煉。教師應該有的懲戒權也無法實施,學生正需勤儉成長的時候卻受到過度溺愛而患上富貴病,于是教育陷入低水平重復的“苦海”,長時間難以自拔,這樣的苦就會蔓延到參與其中的所有人。于是不僅真正優秀有人格操守的教師不快樂,也使得孩子由于難以有機會受到良師的點化而逃出“苦?!薄?/p>

無視“苦”的系統性根源,為了追求快樂而實施的快樂教育,或為了追求學業或其他方面良好效果而實施的嚴酷教育都未必能達到各自的目的。因為他們所追的都是末,并未抓住根本。

進一步追尋這個“本”,就是長期以來超越行政有效性范圍的行政權力對教育具體事務的過度干預。這種干預主要通過管理和評價兩只手,讓師生的主體性靠邊站,讓專業的自主性靠邊站。當一種權力在它不熟悉、不了解的專業領域強行僭越發揮作用的時候,必然給這個領域的相關當事人帶來不快樂,甚至帶來不可逆的傷害。不解決這個系統性的問題,任何快樂教育和試圖回歸傳統的嚴格教育都不會結下好果子。

那么,給了學生和專業人員足夠的自主,是否就可以完全消除痛苦,只剩下快樂呢?當然不會。

現實中的任何一種存在都是多面的,對于一個人來說,喜怒哀樂并存是常態,把快樂極度夸大,或試圖只想讓孩子快樂,只會走向一個極端。

因此,教育不能把快樂當作目標,這與教育自身的特質是不相符的。教育的真實目標是人的成長,在成長的過程中,自然帶有快樂,也自然帶來煩惱甚至痛苦的體驗。對這種自然附著在成長過程中的痛苦,沒有必要消除;若畫蛇添足地去消除它,則可能因成長過程的缺陷,導致人生發展結果的不完善。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面對他們的快樂與痛苦,需要作出專業的判斷。那些強制別人快樂、強令別人減負,所能給予人的僅是無根的瞬間感受,未必不是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