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校長:做一個對社會有承擔的人

港大校長徐立之對新生發表了寄語,“我希望你們學會終身學習,勇敢面對一切未可預知的挑戰。”徐立之還鼓勵學生培養起獨立思考的能力,堅守原則,不要做一個盲目的追隨者,要做一個對社會有承擔的人。

西安理工大校長談對大學教育本質的理解

西安理工大校長劉丁在致辭中向2013級新同學表示衷心祝賀和熱烈歡迎。講話中他博觀約取、深入淺出地講述了他對于大學教育本質,以及同學們在這座知識殿堂里如何學習、成長、提高的理解。他說,大學教育的目的在傳播知識、追求真理、弘揚學術、立德樹人,而努力勤奮、持之以恒、敢于創新、修養品德是實現人生夢想,開啟成功大門的關鍵和鑰匙。他勉勵同學們珍惜寶貴學習時間,汲取知識精華,增長能力才干,提高自我修養,從而為今后人生和事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云大校長:要培養批判性思維

“中學階段,你們的學習主要是為考試準備的,記憶、背誦占用了你們太多的時間,而用來培養思考能力的時間卻少之又少。”云大校長林文勛叮囑學子說,“到了大學,你們需要樹立一種新觀念——學會思考比知識更重要。”

“知識更新的速度不斷加快,據專家講,人文學科中知識的有效期大概是10年,數學或者科學領域只有兩三年。因此,知識的多少,只能表明你們閱讀范圍的寬窄和記憶力的強弱,而能否進行批判性思考才是你們能力的真正體現,也是適應未來職場應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

究竟怎樣培養批判性思維呢?林文勛建議學子從“養成提出好問題的習慣”開始。“希望你們好好利用學校所提供的學習條件和實踐實驗平臺,多參加實踐,多動手實驗,學會去觀察、去發現事物和現象背后的東西,通過自己的研究和探索,不斷地提出新的問題,不斷地把對問題的研究和認識推向深入,學會用批判性眼光去看待、評價問題,養成理性思考的能力。”

清華校長:從挫敗中學習

清華校長陳吉寧致辭講話主題為:從挫敗中學習。他說:“第一次班會,你會發現自己思想不深、視野不寬,不再是群體的唯一中心;第一堂課,你會感到節奏太快、難以適應,不再是老師目光的焦點;第一次考試,你可能成績靠后、大失所望,不再是熟悉的第一。”

陳吉寧用搜狐CEO張朝陽舉例:他當初在清華念書時,也對自己和別人的差距很有挫敗感,考試不拿第一心情就很糟糕,開始“虐待”自己:冬天在寒冷的水池里游泳,或者每天繞圓明園跑上幾公里。

上海紐約大學校長憶“上山下鄉”

上海紐約大學新生入學儀式上,校長俞立中在臺上講起了自己的故事,告訴這些對“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等名詞不熟悉的中外學生當年追夢的故事。

44年前,俞立中去了黑龍江小興安嶺山麓的水河農場,在那兒度過了自己將近10年的青春歲月。對于大多數人來說,農場的工作和生活條件非常艱苦,而最讓人難以忍受的就是看不到前途。俞立中說,自己內心深處一直有一個強烈的信念,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那就是“上大學,成為一個真正有知識的青年”。1978年恢復高考后,俞立中看到了希望,他在短短幾個月里自學了高中各門課程,因為白天必須努力勞作,所以他只能利用夜晚大家都入眠時,在蚊帳里打著手電筒看書;清晨出工前還會把重要的數學、物理公式記在手心……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后他考上了華東師范大學,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有夢想才會為之努力,俞立中以親身經歷告訴學生們,人人都應該有夢想,他所說的“在任何困境下不放棄、不灰心,堅持不懈,樂觀處世”的態度,贏得了現場學生的陣陣掌聲。

“我無意提倡同學們向我們這代人學習,只是想告訴大家:要實現美好的夢,必須有付出。”俞校長說。他提醒大家要繼續去尋找人生的下一個“夢想”,并祝福學生“永遠有一個美好的夢”,“為實現夢想而努力”,“把個人的夢和社會的夢、世界的夢聯系起來。”

北京理工大學校長期望學生心懷夢想,砥礪前行

開學典禮上,校長胡海巖講述了自食其力、無私助人的2013級新生馮昊怡同學,以及自強不息、身殘志堅的博士生張大奎的事例,親切地與同學們探討了“如何理解成功”和“如何面對困境”兩個問題,以此指引新同學的成才和成長之路。同時期望學生始終心懷夢想,砥礪前行,學會全面、客觀、辯證地理解成功,學會堅強、冷靜、坦然面對困境,成長為理想高遠、學術精深、體魄強健、心境恬美的優秀大學生。

北航校長:讓激情、責任、榮譽伴你展翅翱翔

開學典禮上,校長懷進鵬用三個英文單詞,表達對學生們的期望。

第一個是passion,激情。激情是成就事業的一種品質。通常,領袖人才或大成者不僅有遠大的目標,而且有堅定的信念和行動。激情是一種堅強,也是一種熱愛,要用愛去欣賞自己和社會,要學會包容、發展友誼。

第二個是duty,責任。責任也是一種品質,它與高尚與誠信相伴。每個人都要對自己負責,對家庭、朋友負責,還要對國家和社會負責。誰有責任,誰就會懂得擔當和超越,就會更加成熟和自信地追求夢想;而缺乏責任則會無所約束、隨波逐流,喪失獨立思考和發展方向。希望學生,從不找借口找方法開始,堅守勇于擔當和舍我其誰的品質,實踐北航人“德才兼備、知行合一”的精神。

第三個是honor,榮譽。崇尚榮譽是北航的精神。榮譽是激發潛能、成就事業的精神動力。他希望學生,珍惜北航人的榮譽并捍衛你們的使命,秉承“敢為人先、愛國榮校”,立服務社會之大德,為祖國和人民立功、立言。

浙大校長與學生們談選擇

浙大新任校長林建華跟這些剛踏入校門的新“浙大人”直言“我想和你們談談‘選擇’。”林校長說:“人的一生會有很多選擇,誰走進你的生命,也許關乎運氣,誰能停留在你生命里,完全由你自己選擇!今天以前,某種意義上看,也許你還是個孩子,凡事都由父母親人耳提面命,幫忙選擇;而今天以后,你將獨立生活,自己選擇,獨立擔當。‘選擇’是個大學問,課程表里你一定找不到,但它確實貫穿于你在浙大的每一天、每件事!浙大的教育模式為你提供很多選擇,甚至使你眼花繚亂、無所適從。”

“你可以選擇舒適安逸,也可以選擇艱苦奮斗;你可以選擇投機取巧,也可以選擇腳踏實地;你可以選擇小富即安,也可以選擇壯志凌云;你可以選擇人云亦云,也可以選擇獨樹一幟;你可以選擇囫圇吞棗,也可以選擇慎思明辨。”

該如何選擇呢?林校長說:“對于選擇,我的人生經驗是多聽、善問、勤思、明辨。當然,人的一生中‘不如意事常八九’,你可能沒有選擇上心儀的專業或課程,可能在眾多才華橫溢的同學當中不再獨占鰲頭,也可能與心中的戀人失之交臂,我希望你們不要埋怨,不要嫉妒,陽光下舞蹈,風雨中歷練,即使痛苦也要選擇樂觀和堅強,追逐自己的夢,選擇自己的路。”

天津大學校長:形上形下,聚精會神

天津大學校長李家俊援引北洋大學老校長趙天麟的一句話:“形上形下,聚精會神”,為新生們提供了一種高效的學習生活模式。

李家俊解釋說,《易經》中稱“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聯系大學的學習生活,就是既要潛心鉆研理論知識,又要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將理論與實踐融會貫通,并培養從工程實踐中提煉科學問題,將現象抽象為理論的能力。

在大學中,無論是學習科研還是生活實踐都將是豐富多彩的,李家俊提醒新生們:“不能將學習的范疇僅僅局限于自己的專業。”現代社會需要全面發展的人才,大學生應該在社團活動、科研創新、社會服務的過程中,注意各方面能力與素質的提升,培養社會責任感、全球視野和創新精神。(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