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要 時 論
發布時間:2013-11-12 18:10:0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李克強: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
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組長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
李克強說,教育是民生改善的來源,傳承文明的載體。讓孩子受教育并且受到良好教育,幾乎是每個家庭的共同愿望。掌握知識讓人們擁有更多的發展機會,也有利社會文明得以延續、道德規范得以遵循。持續發展經濟、不斷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正是本屆政府的三大任務,教育公平具有起點公平的意義,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可以使人們通過自身努力,提升參與平等競爭的能力,這有助于促進社會縱向流動。要縮小中國發展中存在的城鄉和區域這兩個最大的差距,就要培養更多服務中西部和農村的人才。教育資源要向中西部和廣大農村地區傾斜,提升中西部地區教育水平。要加強東中西部教育協作,尤其是國家重點高校,要強化服務國家戰略的意識,鼓勵優秀教師以多種方式到中西部服務。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在教育公平上要多想辦法、多做實事。東部地區要創新理念和模式,在提高教育質量上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新華社)
劉延東: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
8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教育部直屬高校工作咨詢委員會第23次全體會議上強調,要以十八大精神為指導,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推進高等教育現代化,促進高校深化改革,提高質量,內涵發展,培養千百萬合格建設者和優秀接班人,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兩個百年”目標和“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貢獻更大力量。
劉延東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要轉變政府職能,處理好政府、學校、社會的關系。要強化政府統籌指導、宏觀布局和質量監督功能,推動高校面向社會、依法自主辦學、實行民主管理,發揮社會力量在高校公共治理、評估評價等方面的作用,為高校發展創造良好外部環境。
劉延東強調,高校要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充分發揮學術組織作用,拓寬師生參與民主管理和監督的渠道,構建以大學章程為龍頭的制度體系,深化人才培養、人事制度、科研及院系管理體制改革,增強高校健康發展的內生動力。高校領導班子要把握正確辦學方向,掌握意識形態工作主導權,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潛心辦學,開拓創新,勇于擔當,不斷提高治校辦學水平,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人民日報)
婁勤儉:進一步發揮高等教育優勢 為富民強省提供有力支撐
8月20日上午,陜西省省長婁勤儉在陜西高校領導干部培訓會上作專題報告,通報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及重點工作情況。他強調,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根本途徑,要全力支持各類教育協調推進,鞏固高等教育在全國的優勢地位,使教育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副省長莊長興主持會議。
婁勤儉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作了全面介紹。他說,近年來陜西發展一直處在上升通道,綜合實力實現了歷史性突破,民生得到極大改善,一批多年想辦未辦的大事集中實施,發展的勢能和基礎進一步增強。雖然現在面臨一些困難,但也充滿發展機遇。只要我們準確把握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繼續把穩增長擺在經濟工作首位,堅持主抓工業、確保投資、力促消費、穩定農業的思路,統籌推進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和惠民生的各項工作,就一定能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好勢頭。
婁勤儉強調,教育是建設富裕陜西、和諧陜西和美麗陜西的決定性因素。省委、省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教育發展,教育投入增速居全國前列,2012年已占到地方財政支出的20.8%。我們要進一步強化教育在富民強省中的突出地位,進一步加大對各類教育的投入,進一步破解群眾反映強烈的有關教育發展熱點、難點問題,努力辦出人民滿意的教育。當前,我省正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作為陜西重要競爭力的高等教育,要充分發揮優勢,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增強創新能力,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撐。
陜西省政府秘書長陳國強和省級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各高校黨委書記和校長參加會議。(杜朋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