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馬來西亞古箏音樂的傳播與發展
作者:西安音樂學院民樂系 翟 源
發布時間:2013-11-08 16:35:10
【摘 要】中國傳統音樂有著悠久的歷史,古箏音樂是民族豐富的文化遺產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有著獨特的民族藝術魅力,并在國際間廣為傳播。20世紀馬來西亞隨著中國移民的流入,古箏音樂也被帶到了馬來西亞。在馬來西亞與中國文化交流緊密的今天,古箏音樂受到各階層人士的青睞與重視,也逐步形成古箏“國際化”的趨向。文章就古箏音樂在馬來西亞的傳播與發展作以概述,以達到推動古箏音樂傳播的目的。
【關鍵詞】馬來西亞 古箏音樂 發展 傳播
古箏是民族樂器中古老的彈弦樂器之一,流傳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它源于秦,盛于唐,最早稱之為“秦箏”,其繁復多變的指法,美妙動聽的音色,華麗委婉的音韻,行云流水般的意境,深受民眾喜愛,雅俗共賞。近年來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深入,古箏音樂也為歐、美、澳等世界各國所關注與傳播。如今,在馬來西亞的許多中小學校和音樂院校開設古箏課、選修課,旨在弘揚民族文化、繼承傳統,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活躍校園文化。
馬來西亞古箏音樂的傳播
1.馬來西亞華人傳統音樂文化的來源與形成
中國傳統音樂傳播到馬來西亞后,在當地扎根發芽,形成了馬來西亞華人傳統音樂。馬來西亞華人傳統音樂主要以中國閩、粵、瓊地區的傳統地方音樂和民樂為主。19世紀中期,馬來西亞已有了大量中國傳統音樂。在后期成長過程中,馬來西亞華人酬神祭祖活動,商業性音樂娛樂活動中的華人傳統音樂表演為馬來西亞華人傳統音樂的發展和生存提供了基礎空間,也使得華人音樂進一步專業化和職業化。
2.馬來西亞華人傳統音樂文化對古箏音樂的影響
20世紀90年代,隨著中馬兩國文化交流日益頻繁,新一代華人開始越來越多地學習民族樂器,這是不同于學校和社團學校的個體學習行為,學習目標是培養一種業余愛好或一技之長。從1990年開始中國中央音樂學院和新加坡南洋藝術學校聯合馬來西亞中央藝術學院,正式在馬來西亞一些主要城市舉行我國民族樂器分級考試,報考項目多集中在古箏和二胡等單項獨奏樂器上。
馬來西亞古箏音樂的發展
1.馬來西亞古箏音樂發展現狀
在馬來西亞,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深刻地認識到音樂教育對于一個人素質影響的重要性,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音樂,特別是對于民族器樂的學習。古箏,這一中國傳統民族器樂因其優美的音色以及較易上手學習的特點而備受馬來西亞華人社會的青睞,學習古箏的人數是各種民族樂器之首,學習者以華人居多,使古箏音樂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
2.馬來西亞古箏音樂現存問題
隨著馬來西亞古箏音樂的不斷普及和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開始學習古箏,這為古箏的繁榮和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在馬來西亞古箏音樂漸漸發展的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考取高級別的證書,就不顧及孩子的實際情況,一味追求級別進度,一些學生忽略了雙手基本功訓練,這幾乎成了業余古箏學習的普遍現象。另外,古箏教材還不夠全面,僅有少量教材可參考,樂器及配件也不夠豐富。
大力推廣馬來西亞古箏音樂
隨著現代資訊的迅速發展,古箏音樂的發展離不開強大的宣傳工作。可以通過網絡、電視廣播等各種各樣的媒體廣泛傳播,大量舉辦公益性演出,進校園、社團和企業,拉近與人民的距離,以多角度多層次的創新手法宣傳。另外,家庭環境在學古箏的成長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很多家長重視對考試級別的進度而忽略了“質量進度”的重要性。因為嚴格的基本功訓練在學習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求學古箏者能持之以恒,一步一個腳印扎實地學習,避免因古箏的大眾化帶來的急功近利的傾向。應該讓家長對規范學習古箏有正確的認識和評價,提升家長的音樂素質和對科學教學方法的認識,是古箏教師的責任。其次,要有保障的教學條件,如樂器、場地等。有固定的教學場所、演出場地,充足的教學用琴,系統的教材、科學的教學法,完整的教學設備,優化的音樂教育環境,使學生舉手投足都沉浸在“音樂”的環境、“美”的環境中。在社會各界的配合與努力下,才能使古箏音樂的發展得到提升與推廣。
結論
馬來西亞是個多元種族、文化、宗教并存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著各自的傳統藝術和習俗風情。早期政府為了保證馬來西亞人在政治領域的強勢地位,馬來西亞華人社會與文化曾經受到政府的打壓,因此馬來西亞華人文化最終能成功得以保留的背后付出了極大的努力與汗水。在這多元文化的環境下,要想進一步提高馬來西亞古箏音樂的發展還需要靠政府,馬來西亞華人社會的相互配合與努力,使馬來西亞古箏音樂逐步向科學化、系統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閻愛華.當代古箏藝術發展之軌跡[J].藝術百家,2002,(3).
[2]滕青.古箏,民族音樂之瑰寶——兼議古箏音樂教育[J].藝術百家,2004,(2).
[3]杜亞雄.中國傳統音樂的分類和教學[J].中國音樂學,2006,(1).
[4]張云翔.中國古箏音樂在馬來西亞傳承的研究[D].中國音樂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0.
[5]王靜怡.19世紀中葉以前中國音樂在南洋四國的傳播情況[J].交響,1999(4).
[6]王靜怡.歌謠、古琴與音樂考級[J].交響,200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