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覺引領校園文化建設的積極探索——西安惠安中學誠信文化建設引發的思考
作者:陜西學前師范學院科研處副處長、博士、副教授 楊令平
發布時間:2013-11-08 15:25:2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近年來,隨著文化強國口號的日益風靡,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成了社會建設中的最強音。在此氛圍下,校園文化建設成為了教育系統的熱門話題,成為了學校管理改革的重點領域。“三流的學校靠經驗,二流的學校靠制度,一流的學校靠文化”是當前學校管理現狀的真實寫照。那么,文化自覺引領校園文化建設應如何找準著力點,如何能凸顯學校特色,如何細化和操作等,成了當下校園文化建設亟待研究的課題。西安惠安中學的誠信文化建設活動給我們破解以上難題提供了較為成功的范本。
惠安中學結合長期辦學中積淀和形成的校園文化特色,充分挖掘學校石碑上鐫刻“慎獨”二字的文化內涵,將誠信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突破口,以“誠信售水”活動為載體,自覺不斷地創新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斷強化學生的誠信認識、培養學生的誠信情感、訓練堅守誠信的意志、規范誠信行為,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誠信文化。這一自覺活動不僅使枯燥的學校品德教育活動能夠行動化、可操作化,而且在學校踐行了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理念,創新了校園文化建設的方式和方法,為當前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較為成功的經驗。我認為,惠安中學以誠信為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有以下四點值得肯定。
一、對學校傳統積淀的自覺認識和凝練
文化是人類長期發展中所積淀成的生存和生活方式,文化建設的最高境界是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學校文化是學校在長期的辦學中所創造和積累的一切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財富的總和,是學校在長期發展中所固化的獨特生存方式。學校文化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它必須深植于學校的傳統,在對學校傳統的深刻認識基礎上的自覺凝練。近幾年,筆者因工作關系,考察了許多學校的文化建設,發現了不少問題,其中最為核心的是被動應付的多、自覺主動探索的少,導致了校園文化建設上同質化的現象較為嚴重。
惠安中學對學校在長期的文化建設中所積淀和形成的“慎獨”二字進行了深刻解讀和剖析,賦予了富有哲理的闡釋。在此基礎上,將誠信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突破點,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形成了獨特的學校文化。這一自發自覺地探索校園文化建設的行為,尤其是通過對植根于學校傳統的認識和凝練來打造學校文化的做法值得肯定和借鑒。
二、富有創意的自覺實踐
學校文化的主題確定后,建設就成了關鍵。如何建設學校文化?或者說校園文化建設從何處著力?這是目前困擾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我們往往受困于沒有行之有效的載體和方式,致使學校文化難以內化為師生自覺的行動和行為。
惠安中學的“誠信售水”活動,將看似抽象的“誠信”文化賦予了較強的操作要領和實施措施,這一做法找準了校園文化建設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具有一定的創意。在實施過程中,他們不斷地總結和摸索,創造性地開展了實踐體驗、創設了誠信“陷阱”、建立了誠信指數等,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誠信素養。同時,他們還引入競爭機制,以“誠信售水”比賽為載體,通過建立誠信社團、誠信基金、形成誠信考評制度、誠信教育的多樣化等活動,豐富了誠信教育的內容和方式,不斷將誠信教育活動推向深入。
三、以小見大的德育模式探索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最崇尚的做人品質,也是當今教育立德樹人的重要內容。但誠信教育如何開展,自古以來都是人們求解的難題。尤其是在當今物欲橫流的時代,誠信危機、誠信缺失廣為社會所詬病,呼喚誠信人、關注誠信教育、踐行誠信理念、推崇誠信行為就成了人們廣泛關切和求解的難題之一。
惠安中學的“誠信售水”活動,看似很小的一項活動,卻折射出了一個大道理——誠信這一道德教育的可教性和能教性。這種從小處著手、實處培養以小見大的品德教育模式,為提升當前德育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成功案例。總結這種模式,一是創新了教育理念。提出了“課堂即社會,年級即社區,學校即國家”的教育觀。二是創設了德育場景。“誠信售水”為學生營造了一個生態體驗的德育場景,使以往空洞無物的德育說教,轉化為與學生緊密聯系的活生生的場景,不僅能夠讓學生了解社會,認識社會,更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重新思考和建構起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三是做到了知行統一。這一模式的亮點之一就是將深邃的誠信教育內容具體化、可操作化和行為化,使誠信教育接上了地氣,做到了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這無疑是對當前品德教育模式的一大創新。
四、卓有成效的教育效應
惠安中學的誠信教育活動開展以來,取得了較為顯著的內外部效應。一張張誠信售水的記錄單彰顯了誠信從擔心到放心的歷程;一句句經典而有哲理的誠信貼條,昭示了學生心靈成長的軌跡;一篇篇媒體的報道,展現了誠信文化帶來的正能量;一句句發自肺腑的話語,表達了利益相關者對學校此項活動的高度認同與感激……但我要說,惠安中學誠信教育的根本意義在于倡導了一種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輿論和文化氛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做人的教育,傳遞了做人的正能量——使學生在看似渺小、平凡的活動中明白了這樣一種觀念:誠信不是物質,卻可顯示比物質更顯珍貴的價值;誠信不是智慧,卻能放射比智慧更具魅力的光澤;誠,不僅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品質;不僅是一種準則,更是一種道義;不僅是一種資源,更是一種聲譽。
當然,由于此項活動開展的時間較短,其中有些做法還有待于進一步細化,育人效應還有待時間的檢驗,誠信文化的管理運行機制有待進一步創新。真誠希望惠安中學能夠自覺地一如既往、持之以恒地做好此項工作,讓這朵校園文化建設的奇葩更加絢爛奪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