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設情境重體驗 誠信花開馨滿園 ——西安惠安中學“誠信售水”德育創新模式紀實
作者:本刊記者 范希望
發布時間:2013-11-08 15:19:5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題記:
人無信不立,商無信不通,國無信不穩。誠實守信本是中華民族的高尚品質和優良傳統。然而,現如今,誠信這個溫馨的德行詞匯,卻成了一個沉重的話題;誠信教育也似乎成了時下學校德育的急迫課題。西安市戶縣惠安中學有關誠信教育情境體驗的大膽嘗試,可謂切中時弊、匠心獨具。
一、 理念引領,誠信先行
惠安中學校長每世英同志是一位善于對教育和學校管理進行冷靜分析和獨立思考的人。20多年的一線教育經歷和10多年學校管理經驗使他漸漸形成了勇于創新、敢于實踐的品格。他認為“課堂即社會,年級即社區,學校即國家”。學生的生活和學習離不開學校,更離不開課堂。把課堂當作社會,意即不僅要教給學生文化知識和基本技能,更要培養學生作為一個獨立健全的人所擁有的基本需要和品質,讓學生成為一個心智健全、有益于社會的人、有思想價值的人。
為了使自己的認識和思想轉化為廣大師生的自覺行為,成為助推學校改革發展的引擎,他把德育工作的改革作為打造學校辦學升級版的突破口。那么,目前學校德育工作中存在哪些弊端?又有哪些突出的問題是他首先要研究思考的?
去年8月,他就任惠安中學校長不久,便著手調查了解學校特別是學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問題。在他的指導下,學校主管德育的副校長和政教處便通過問卷、座談、學生沙龍、校長信箱等多種形式進行了調查了解。經過調查分析,他發現在惠安中學學生中存在幾個突出的問題,概括起來有:德育課越上越乏味;學生的“雙重人格”越來越凸現;遇到復雜的道德生活時難以適應,無以應對。特別是當今的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被嬌慣者居多,團結協作精神不強,冷漠自私現象嚴重,同學關系難以處理,心理承受能力差,身處逆境時往往手足無措,悲觀抱怨。他們中的一些人或因缺乏嚴格管教,受不良環境影響而染上種種惡習;或因單親家庭之故,心靈受到傷害而苦悶壓抑、性格偏激;或因學習壓力太大遭受挫折而產生嚴重的自卑情緒。有些學生整天渾渾噩噩,無所事事,面對消極因素和外界誘惑時,不能管住自己,自暴自棄,碌碌無為。更有甚者,一些學生上網不返校,不歸家,沉迷至深,缺乏自制;個別學生甚至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他在認真分析思考的基礎上,認為學生中的種種不良表現,想一下子全部解決不可能,需要制訂規劃,分步采取措施,逐漸得以解決。那么,能否選擇一個有效的切入點,圍繞一個重點或熱點問題進行突破,進而促進其他方面問題的破解呢?在聽取其他校領導和教師意見的基礎上,他睿智地作出了讓師生們都為之贊嘆的決定——從抓誠信教育入手,聚焦誠信,大膽實踐,立德樹人,創出新路。
于是乎,惠安中學學生誠信教育的大膽探索開始了!
二、 誠信售水,德在其中
1.誠信售水之構想
學校是傳道授業之所,立德樹人是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德育居學校教育之首,誠信乃德育之基。為了培養學生的誠信意識,惠安中學以無人售水活動(定點售水,自愿購買,錢箱敞口,一無監管)為載體,大膽創設德育情境,全校動員,全員參與,多重體驗,正心修德。期望在于:售出去的是水,培養的是誠信。
水為生命之源,誠是立人之本。水和誠信均是人的生命中不可須臾或缺的成分。古語道:“上善若水”。意思是說,水有滋養萬物的德行,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善行是人的最好品性,而這最好的品性就如同水一樣,足見水與人關系之密切、與人品性之重要。基于以上考慮,學校選擇無人售水這一德育活動載體,讓善行從誠信體驗開始。
誠信售水暗設了四個“陷阱”,一是對學生而設,真正地無人售水,如果學生經受不住誘惑,買水不投錢甚至從錢箱里偷拿錢就陷入誠信“陷阱”;二是錢款整理必須是一個人完成,對負責清點錢款的人也是一個誘惑;三是“誠信售水點”由班級輪流負責,班級間展開競爭,看誰的誠信指數高;四是誠信指數高低波動與競爭,看班主任有啥辦法,是給班主任出了個難題。
誠信售水有日點評、周點評。這是對誠信售水的跟進式教育,售水班級學生對當天的售水情況進行日點評,校領導輪流對售水活動進行周點評,通過點評活動,倡導在校園內營造一種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輿論和文化氛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通過學生的參與和感受,傳遞誠信,傳遞正能量,讓誠信成為廣大師生的信仰!
2.誠信售水活動的開展過程
(1)誠信售水實施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自籌資金,展開調研。由學生會發出倡議書,并幫助各班成立“誠信自愿者協會”, 依據相關制度各班開始籌集班級基金并對礦泉水進行市場調研。
第二階段:召開動員大會,開始誠信售水,進行第三方評價。
以年級為單位,召開動員大會,“誠信自愿者聯盟”的成員宣誓,科任老師依據各班基金分別投入教師基金;“誠信自愿者協會”依據前期調研情況,利用誠信基金開始誠信售水活動。沒有加入“誠信自愿者聯盟”的同學組建監督考評組,對進行售水活動的同學和各班的活動進行考評,發布日誠信指數和周誠信指數,并進行每日點評。
第三階段:加強跟進式教育,實現誠信教育的目標。
在活動開展過程中,積極開展“誠信”主題班會、每周校長點評、“中國夢·誠信夢”征文、刊發惠苑文學社《誠信專刊》、倡議簽訂誠信考試自愿書、舉辦“我誠信·我快樂”演講比賽等系列活動,加強跟進式誠信教育,以達到提升學生對“誠信”的全面認識,規范個人行為,并逐步在學生心中樹立起“誠信光榮”的人生信仰。
(2)建立誠信社團,設立誠信基金
為了更好地推進誠信售水活動,實現學生的自主管理,學校在班級建立了“誠信自愿者聯合會”,在年級成立了“誠信自愿者聯盟”,誠信自愿者填寫申請表,表達自己對誠信的誓言。自愿者所占份額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班級學生對誠信的認識和價值追求。同時,學校還借助股份制的模式,在班級設立“誠信基金委員會”,資金的10% 由班級籌措,一般學生每人1元,管理者每人2元,班主任20元;資金的90%由學校墊付,通過股份合作,既培養學生的責任和榮譽感,培養學生的誠信品質,又讓學生學會經營和管理。基金委員會設5名委員,分別負責市場調研、采購、倉儲擺放、資金結算和消息發布。另外,各班還要建立監督委員會,對售水的各環節和管理者進行民主監督;建立考評委員會,對參與活動的同學進行客觀、公正的量化和評價,并在“十佳”評選中,推出年級和學校的“誠信最佳”候選人。
(3)建立評價誠信的機制
學校建立考評委員會,對參與活動的同學進行客觀、公正的量化和評價,其評價結果納入年級的量化考核,并在“十佳”評選中,推出年級和學校的“誠信最佳”候選人。
3.發揮課堂主陣地作用
在對中學生的品德教育中,身教重于言教,教師的一言一行是直接影響和感化學生的潛在力量。教師的誠信美德是學生最大的財富,因此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是誠信教育的傳播者,充分發揮課堂的德育工作陣地作用。采用的形式主要有:思品展示課、班會課、教學過程等,要求教研組、年級組高度重視學生的誠信教育,要在學生管理和課堂教學中滲透誠信的相關知識,積極傳遞正能量。
4.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
家庭是誠信教育的基礎 ,缺乏家庭教育談誠信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誠信是道德的基礎,是每個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一個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一個缺乏誠信、道德淪喪的國家,不可能有快速、持續發展的經濟,不可能有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也不可能建立正常的生活秩序。一個缺乏誠信的家庭,尊老愛幼、夫妻和睦、鄰里團結等這些美德就無從談起。因此,家庭道德建設,要把誠信作為基礎和突破口。
惠安中學每年都要組織人力,分批分層次地召開家長會,舉辦家長學校,通過入情入理的理論分析以及翔實的事例來端正家長的認識,配合學校的教育。這樣就保證了學生有較好的有利于學習進步的家庭環境,達到了家校攜手、合力育人的效果。
三、創新德育,馨香四溢
1.面對“誠信售水”這一新鮮的德育活動,學生們的參與熱情高,還推出誠信售水的升級版——“誠信驛站”,豐富了“誠信售水”的形式和內容。
一位參與過誠信售水的學生在總結誠信售水活動中寫道:“花一元錢買一瓶水,簡單的幾個動作花費不了多少時間和精力。但假如省去了某個環節,那么省去的就不僅僅是時間和精力了,這樣的人格已經是殘缺的了。是的,毫不夸張,一個真正懂得誠信的人心中永遠都會有著一把尺子。他們用這把尺子規矩了自己,也規矩了社會。社會之所以和諧就是因為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了和諧社會的建設中來,并完善了自己的人格。誠信是雨,洗滌人們心靈的塵埃;誠信是雷,震撼人們靈魂中的虛偽;誠信是土,為無數幼苗提供了營養。”
2.學生的表現。
(1)誠信指數在波動式上升。(以兩個月校級誠信周指數為例)
誠信售水近兩個月校級誠信周指數匯總
(2)誠信信仰漸入人心。(學生心得例舉)
誠信售水心得
趙成 高一(1)班
在這幾天的誠信售水活動中,我對于“誠信”的理解更加深刻了。這不是嘴上大肆宣揚的口號什么的,而是我們每個人應該用實際行動去證明的。當我們培養了這樣一種真正的“誠信”之心時,我們便是學會了“誠信”,但這還需要我們去繼續堅持實踐,領悟“誠信”的真正內涵。
(3)班集體榮譽感、凝聚力得到增強。(學生日記)
三日售水,一生誠信
何靜瑄 高一(1)班
活動開始之前,班里的討論早已熱火朝天。因為是年級的“先鋒”,沒有一點可參考學習的經驗。從購水途徑到售水形式,從板面公告到結算總結,無一不是被細細推敲出來的。
……
三天下來,我們準備的水全部售完,誠信指數也很不錯,但我們收獲的遠遠不止這些。三天中每位同學積極參與售水活動,仿佛操持著一個共同的“事業”,這讓大家在不知不覺中團結了許多,好像每一個人的集體榮譽感都被完全激發出來了。
活動結束了,我們這份心卻沒有停下,真可謂是:三日售水,一生誠信。
3.社會評價與反響。
形式獨特、教育內涵深刻的誠信售水活動,也吸引了媒體的關注。戶縣電視臺“新聞聚焦”、陜西電視臺“文化陜西”欄目、《金戶視野》、《華商報》專版都對學校的該項活動進行了報道。在由西安市教育局、臺灣彰化縣教育處、西安市臺辦聯合主辦的第七屆西安—彰化(臺灣)素質教育研討會上,惠中《誠信是生命的基石》論文在本次研討會上進行了交流,并受到與會者的好評。
2013年1月,在全國主流媒體教育聯盟《華商報》首屆“2012中學素質教育創新學校及素質教育創新人物”評選中,惠安中學和校長每世英分別獲得“素質教育創新學校”和“素質教育創新人物”稱號。2013年6月,學校榮獲“2013中國夢·中國創新教育示范中學”稱號。
以誠信售水為情境的德育創新活動的開展,讓人與人之間多了一份信任,為不相識的人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并讓誠信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石,有效加強了對學生的品德養成教育。
4.學校的追求
校長每世英說,誠信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態度。誠信售水售出的是經營者的誠信,顯示的卻是他人內心的誠信與否;誠信售水是一種方式,也是一個載體,其根本意義在于學校要倡導一種積極健康和向上向善的輿論和文化氛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通過學生的參與和感受,傳遞誠信,傳遞正能量,讓誠信成為我們的信仰!
每世英校長對學校的誠信教育寄予了他的美好期望:誠信指數的變化反映出人深不見底的內心世界,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心有多美好,世界就有多美好;心有多善良,世界就有多善良;讓誠信發芽、讓心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