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指出,每個人的智慧類型不一樣,他的思考方式、學習需要、學習優勢、學習風格也不一樣。小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也是如此,學生在學習上存在著明顯的個體差異,作為教師要很好地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個性差異,也就是要實施個性化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采用適宜的教學方法,實施個性化教學,滿足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人人都能愉快學習,最終促使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下面,筆者談談對實施小學數學個性化教學的一些認識和思考。

一、實施個性化教學的嘗試——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在教學中發現,由于學生在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思維方式、學習方法等方面存在著個體差異,傳統教學模式下,容易產生優等生“吃不飽”、后進生“吃不了”的現象,實施課堂分層教學不僅可以緩解這一矛盾,還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所謂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就是將同一個班級的學生按一定的標準分成各個同質組,根據不同組別的學生的特點和接受能力,實行區別對待。具體來說,包括:

1.課堂教學分層。簡單來說,就是教無定法,因材施教。課堂上既要有統一的教學活動,又要兼顧各個層面學生的發展需求,對后進生及時關照輔導,鼓勵他們主動參與,發表看法;為優等生提供足夠的材料,讓他們嶄露頭角,發展才能。

2.提問分層。在設計問題上要體現階梯性,注重啟發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問題,滿足各個層面學生的學習需求。并且在講解時,要以寬容的態度允許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鼓勵學生大膽表達、大膽質疑或是用自己的方式思考回答,提出不同思路。

3.練習分層。練習內容的選擇和設置也要體現差異性和階梯性,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發展需要,分層練習,比如模仿性練習、發展性練習、綜合性練習。通過分層次的練習,讓各個層面的學生都能學得扎實而牢固,并且得到提高。

二、實施個性化教學需要把握的幾個原則

1.因材施教原則。要達到個性化教學的要求,教師不僅要對全班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等有一個充分地了解,還要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點有充分地把握,這樣才能根據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教學,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開展針對性教學,使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

2.學生主體性原則。教學過程中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經由自主感知、自主探索、自主拓展等幾個學習階段,以各自適宜的速度和方式主動學習,把教學的重心轉移到激趣和調動學習積極性上。

3.全體激勵性原則。實施個性化教學,面向的是全體學生,要以激勵為主,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對學生的評價要體現差異性和指導性,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評價應該是過程的、立體的、多元的,“不求人人優秀,但求人人進步”,讓學生人人體驗成功,感受快樂,獲得進步。

三、實施個性化教學的一點體會

實施個性化教學,是關注學生個性發展的教學,重在創設一種適應學生個性差異的機制和環境。個性化教學不只是理論,更重要的是實踐。教師的素質是關鍵,數學個性化教學要求教師不僅要有高尚的師德,還應具備全面、精深的數學專業知識、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完備的教育科學知識,采用靈活多樣的教育教學方法,營造協調和諧的教學環境,很明顯這將會加重教師的工作任務,不僅體現在備課上要做更多的分層準備,還體現在練習的設置、作業的批改和對學生的評價等各個方面都要體現因人而異、差別對待,這就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教師只有潛心研究,認真觀察了解,對全體學生有充分了解,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心理世界,了解他們的個性,教學才會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作為教師應該順應時代要求,積極探索個性化教學的新路子,努力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創造發展空間,提供發展自我的機會,從而促進全體學生的創造性發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