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理性愛國主義研究必要性分析與成果綜述
作者:寶雞文理學院思政部 陜西寶雞 劉 萍
發布時間:2013-10-18 10:58:23
【摘 要】全球化背景下愛國主義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隨著一系列非理性愛國主義具體事件的發生,理性愛國成為全球化背景下我國愛國主義教育的主旋律。文章主要從四個方面綜述全球化背景下理性愛國和理性愛國主義教育的研究現狀,從而根據時代背景和現實狀況提出加強理性愛國主義教育的必要性。
【關鍵詞】全球化 理性愛國主義 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是一個歷久彌新的話題,全球化背景下愛國主義教育的研究成為了世紀之初的熱點,但多表現為理論性的呼聲,而無愛國主義教育實際意義的展現。如何針對全球化背景下國家、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人的變化以及需求,更好地實現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效性?在新的時代條件和國際背景下,如何實現民眾的理性愛國?如何引導民眾實施理性的愛國主義情感和行為?全球化背景下理性愛國主義研究任重而道遠。
理性愛國成為全球化背景下愛國主義教育的緊迫任務
近年來,與 “愛國主義” 相關的事件中,有“憤青色彩”的非理性愛國主義事件頻發。情感上的偏激化、行為上的過激傾向、輿論煽動以及大量的“非直接利益沖突”,這些帶有“愛國主義”色彩的非理性行為給國家形象和社會穩定帶來了諸多不利因素。例如奧運會火炬傳遞在法國受到不友好禮遇后“抵制外企”的家樂福事件、釣魚島無禮拘押我國漁民而出現的“抵制日貨”事件等,都帶有非理性愛國主義的特點。示威、游行、抗議等形式成為人們表達愛國情感的主要方式,要么打、砸、搶、燒,要么抵制外貨,要么網絡聲討。這種激情的愛國情感背后所表現出來是非理性的、盲目的、極端的、狂熱的愛國主義行為。雖然民眾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得以展現,但情緒宣泄之后所帶來的結果是:直接阻礙社會、經濟的有序發展,激化國家間、民族間的矛盾,造成了國際輿論的不良影響和外交工作中的重重壓力。同時,在愛國主義激情的背后不乏對愛國主義以冷漠態度處之者,主要表現為對國家意識的淡漠和對政治參與的消極態度。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國利益相關,愛國主義情感和行為,需要冷靜的思考、理智的判斷和理性的行動,更需要以理性為原則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無論是對愛國主義的激情表現,還是對愛國主義的冷漠處之,都給我們一個警醒:激情的背后需要理性,理性愛國成為當今中國愛國主義教育的緊迫任務。
全球化背景下一些非理性愛國主義具體事件所引發的關于理性愛國主義的思考
隨著非理性愛國主義事件的頻發,理性愛國的研究成為了最近幾年的熱門話題。
一是對理性愛國主義內涵的闡發。有柳禮泉的《愛國情感與理性愛國相統一的辯證思考》講到積極的愛國情感是愛國主義的前提與基礎,理性的愛國行為是愛國主義的本質與升華,愛國主義是情感與理性的辯證統一。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審時度勢,形成對國家形勢和國際環境的理性認識;因勢利導,實現愛國情感與理性愛國的有機統一。郭貴春《理性愛國更具時代性》根據不同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指出理性愛國是當今時代的特點,從而從具體的行動中實踐愛國。
二是對全球化背景下愛國主義教育特點的論述。王勤《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愛國主義教育特點》介紹了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愛國主義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有開放性、艱巨性、理性化和創新性的特點和要求。袁林鵬《理性愛國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視域》認為理性愛國是情感、思維和行動的統一,有助于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發展。明義敬《論大學生的理性愛國主義》肯定大學生非理性愛國的兩個極端,分析其影響因素的三個方面和途徑的三點探索。
三是關于理性愛國的內涵和大力弘揚理性愛國這一民族精神的意義。葉雷的《大力弘揚理性愛國的民族精神》在愛國主義傳統內涵的基礎上從國際背景分析了我國在全球化背景下愛國主義所面臨的挑戰,愛國主義是發展的,當代理性愛國成為了必然,那就是情感層面的愛國不需要任何理由,而理性層面的愛國行動卻要講究方式、方法和策略。黃志堅的《大學生理性愛國新探》追述了理性愛國的內涵,辨析了理性愛國和愛國情感的關系。陳瑩的《自尊、自信、自強、自豪:理性愛國的四個境界》,深入分析了理性愛國的四個境界和其辯證關系。龐士讓《理性愛國更有力、理性愛國國更強》指出愛國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需要從知國、強國、強人、自覺做起。鄭麗萍《以理性愛國精神引導當代大學生》中分析當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思想非理性因素及其歸因。孔慶慧《以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深化高校理性愛國主義教育》中分析了愛國主義是一種意識形態,理性愛國是當代核心價值觀的本質要求和具體表達,即發揮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和開展多樣化的校園文化活動。
四是針對具體的愛國主義非理性事件指出全球化背景下理性愛國的行為和標準。王瑞娟《端著天平行走——理性愛國的法學思考》從法理學的角度分析了理性愛國的價值和中國當前愛國主義教育的和諧穩定的中庸原則。解冰的《理性愛國更可取》針對法國佳士得公司非法拍賣獸首之爭,分析了理性愛國的重要意義和理性愛國主義教育應傳輸法制社會的法治理念、具體途徑和方法。黎慈《用理性愛國精神塑造現代公民—— “抵制家樂福事件”引發的思考》以義和團的盲目愛國和張謇的理性愛國說起,分析了愛國主義存在的兩種形式,現代社會需要的是理性的、普遍的、反思的和現代化的愛國主義,需要的是理性愛國的現代公民和與時俱進的眼光,自尊、自信、自強的精神和理性的行動,提出了培養現代公民愛國精神需通過學校正面教育、政府有效疏導和媒體正確引導。夏佳佳《非理性愛國主義——從“憤青”說起》分析了非理性愛國主義的代表“憤青”的內涵、特征、形成原因以及與愛國主義的關系。
全球化背景下還需進一步深化理性愛國主義的探索
總體來看,全球化背景下理性愛國問題的探討還需要進一步深入。一方面全球化已成為時代發展不可逆轉的潮流,呈現出政治多極化、經濟一體化、文化多元化、社會多樣化、網絡信息化的趨勢,給愛國主義教育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尤其是網絡信息化的發展,社會力量和輿論媒體在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全球化背景下,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際出發,愛國主義教育要從其復雜性和艱巨性出發,不僅要維護國家完整統一和獨立自主,還需保證經濟建設的長足發展和國際經貿往來之間關系的穩固;不僅要在國際政治體系中贏得更多的話語權,還要樹立和維護中國的外交形象和堅守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的政治立場;不僅要贏得自信,還要韜光養晦。另一方面隨著全球化的推進,國際交往日趨復雜,經濟、政治、文化、宗教、社會等方面的問題交織在一起,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使人們保持理智的頭腦,理性思維、客觀思辨,認識全球化帶來的各國之間利益相關性,從而進行理性愛國,就成為新的世紀第二個十年該重點探索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孫芳芳.論“三位一體”視角下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J].科教文化,2009,2.
[2]陳俐.圣火傳遞與理性愛國[J].思想教育研究,2008,6.
[3]黎慈.用理性愛國精神塑造現代公民[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0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