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有一種愛叫做“人間大愛”,重如山,濃于血。4月20日8時0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北緯30.3°,東經103.0°)發生7.0級地震,累計造成38.3萬人受災。地震發生時,西安郵電大學89名師生正在雅安市上里古鎮實習寫生,因老師指揮得力,學生出奇團結,師生出奇鎮靜,地震中89名實習師生無一人受傷。震后,學校及社會各界及時伸出援手,幫助師生及時離開震區,平安歸校。天災無情人有情,在這驚心動魄的生死歷程中,西安郵電大學及社會各界人士共同譜寫了一曲愛之歌。

4月22日13時15分,由成都開往揚州的K246次列車緩緩駛入西安車站。列車上,從四川雅安平安歸來的西安郵電大學89名師生頓時爆發出經久不息的歡呼聲……

對于西安郵電大學(以下簡稱“西郵”)的89名師生來說,地震讓他們經歷了一場刻骨銘心的生死考驗。災難面前,學校及社會各界及時伸出援手,讓西郵的89名師生感受到人間大愛的溫暖,懂得了感恩與回報。

強震突襲,師生同在

位于四川雅安市雨城區北部的上里古鎮,是四川省“十大古鎮”之一。這里依山傍水,風景秀麗,人文歷史積淀深厚。田園小丘,木屋為舍,明清風貌的吊腳樓式建筑隨處可見,錯落有致。白馬泉、噴珠泉,特點各異,聞名天下;文峰塔、建橋塔,歷史悠久,連通古今。這里東接名山、邛崍,西連蘆山,是南方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二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正是上里古鎮的生動寫照。上里古鎮博大精深的文化吸引了眾多的游客紛至沓來,西郵的師生也被這里如詩如畫的景色和豐厚的歷史底蘊吸引,他們將這里確定為每年寫生的實習基地。

2013年4月15日,西郵數字藝術學院黨總支書記張濤、副院長閆興亞等6名教師按照教學計劃,帶領2012級83名大一新生來到上里古鎮,進行為期2周的寫生實習。面對風景如畫的上里古鎮,學生們喜出望外,不顧勞頓,在帶隊教師的指導下,個個全身心投入實習,生怕錯過了一處勝境,遺漏了任何一個細節。

可天有不測風云,災難總在人們毫無覺察時突然降臨。

4月20日早晨8時,師生們和平常一樣,吃過早飯,準備出去寫生。寫生的隊伍分為兩隊,一隊在黃震老師和崔遙老師的帶領下已經走出駐地的院子100多米,另一隊正要出發。突然,地動山搖,天昏地暗。一陣陣“轟隆隆”、“嗚嗚嗚”聲從大地深處傳來,令人不寒而栗。整個古鎮在不停地顫抖,房頂的瓦片像冰雹一樣“刷刷”、“刷刷”落下……“地震!是地震!”有人喊。

強震來襲!四川雅安市發生里氏7.0級地震!上里古鎮距震中僅20公里!突如其來的災難嚇懵了就要出發的學生。危急時刻,張濤書記和帶隊的閆興亞副院長一道大喊:“往屋檐下躲!快!往屋檐下躲!”同學們回過神來,立刻躲到屋檐下。而此時,已經離開駐地院子的師生們正好走到樓群交匯處,房屋震顫,瓦片飛落,十分危險。情急之下,兩位帶隊老師迅速將身邊的學生們攬在懷中,用自己的臂膀將學生嚴實地保護起來。可怕的30秒鐘過后,整個上里大地面目全非,原本的青山綠水已成遍地廢墟。

強震過后,老師們立即召集大家互相照應著往外面的廣場跑。到了廣場,立刻清點人數,發現少了兩名學生。此刻,余震不斷,房屋已遭受強震破壞,隨時有倒塌的危險。但老師們心里裝著學生,災難面前不想落下任何一名學生。不久前才做過心臟射頻手術的張書記與閆興亞副院長一道冒著生命危險沿著屋檐返回院子,沖進學生住的房屋,一間房子一間房子地找,直到找到落下的那兩名已被嚇壞了的學生,將他們快速帶到安全地帶。

經過檢查,89名師生安然無恙,無一人受傷。此時余震不斷,有同學受到驚嚇,嗚咽起來。張書記組織師生圍成一個圓形,就地給同學們講解防震的知識,并安撫大家的情緒,他鄭重地說,“有老師在,就有同學們在,大家放心”。學生們的情緒逐漸平定了下來。領隊老師開始組織同學們給家人報平安,以免親人擔心,并再三強調,一切行動聽指揮,每隔一小時清點一次人數。

事后,張書記回憶道:“我們當時處于房屋交錯的城中村地帶,正常情況下,地震來了,不能跑,得及時找地方躲震。跑得越快,越易被砸到。”為了及時將損失減到最小,當天中午,張書記在親自檢查確認宿舍狀況良好后,每次安排5-6人進屋收拾行李,轉移物品。

“整個地震中,學生們很懂事,臨危不懼,表現出三個出奇:出奇地團結,出奇地鎮定,出奇地聽指揮。”張書記自豪地說。

上里遇困,共伸援手

師生們情緒穩定后,張書記立即與學校聯系,匯報實習師生被困雅安地震災區的情況。

險情就是命令,安全高于一切,災區實習師生的安危牽動著遠在西安的校領導的心。8時30分,學校領導接到張書記的電話,立即研究安排援助接應事宜。董小龍書記、盧建軍校長決定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并提出要“調動一切資源,不惜一切代價,確保我校在災區的實習師生安全健康”。學校決定即刻成立由張濤書記任組長的前方領導小組,全面負責被困師生的安全,報告前方情況。此外,學校還成立了由校辦公室、學工部、數字藝術學院等部門負責人組成的三人接應小組,即刻飛往成都,并隨時和雅安上里古鎮的被困師生保持聯系,組織接應;特派專業心理輔導老師黃小梅赴災區給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并請求雅安當地政府、四川校友會、通信企業、學生家長,請他們全力支援,確保實習師生能吃上飯,喝上干凈的水,不受凍,不生病。

這如同一顆“定心丸”,讓身處上里古鎮的帶隊老師頓時心里有了底。

上里恩情,久久難忘

此時,上里古鎮,時間在不斷和外部的聯系中已到中午,同學們租住房的房東婆婆要給學生們做點吃的。那時余震不斷,房屋受損,老人頭部那一縷帶著血的灰白的發絲,直擊每個人的心底。為了老人的安危,師生們一再婉言謝絕,還有同學想用創可貼給她止血,可老人不顧師生們的勸說,笑著說:“不礙事,不礙事。”堅持給師生們燒水做飯。工夫不大,一大盆稀飯和三碗炒青菜就端上了桌。看著熱氣騰騰的飯菜,師生們的眼睛都濕潤了。

“那菜雖然簡單,顏色雖然單調,卻是世間最難忘的美味。那是我們吃過的最香的一頓飯。”面對記者,同學們不約而同地說。

與房東婆婆相處的日子雖然短暫,實習師生卻與她結下了深厚的感情。離開上里古鎮時,房東婆婆為實習師生們送行,與大家相擁而泣。老人嘴里不斷地說:“對不起,對不起,沒能照顧好你們,真是對不起啊!”

汽車緩緩開動了,老人身影越來越遠、越來越模糊,一車靜默不語的師生早已淚流滿面。南玉同學在接受采訪時哽咽著說:“那個房東婆婆讓我一輩子都忘不了。”楊佳興同學在采訪中也動情地說道:“我們很多人都哭了,特別感動,真心謝謝她。” 震區資源匱乏,離開古鎮之前,師生們把能留下的東西全都留了下來,希望能為房東婆婆和災區人民盡一份力。“雖然離開了,但我們心里還惦念著那位善良的老婆婆,希望老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張書記的一席話道出了89位師生的共同心聲。

經過當地政府的緊急調配,西郵的89名師生于地震當天晚上20時5分,搭乘3輛大巴車離開了震區。雅安應急辦的大巴一直將師生們乘坐的車輛護送到成都高速路口。23時30分,89名實習師生安全抵達成都,與學校派來的接應小組會合。西郵接應小組聯合當地校友會積極安排89名師生當晚在成都的食宿,與此同時,四川校友會緊急聯系返程車票,并購買當夜火車票送89名師生連夜返回西安。

列車上,經過一天緊張奔波的師生們終于放下心來。夜晚的車廂靜悄悄的,只有張濤書記接聽盧建軍校長電話的聲音:“盧校長,您放心,都已經上車了,同學們都好……”此時的張濤書記也已經20多個小時未休息了。

4月22日下午14時30分,89名師生平安歸校!

同學們回到學校之后,深有感觸地說道:“經過這次生死歷險后,我們感到自己長大了,懂得了生命的意義,懂得了感恩與責任,我們會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感激幫助過我們的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