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運動醫學的視角,闡述了體育鍛煉突發性運動損傷的醫學應急處置方法,詳細介紹了一般醫學處置的四個處置步驟:制動、冷敷、加壓包扎、抬高,以及科學的處置順序,最后對最常見的運動損傷進行實例介紹,對運動損傷應急處理知識的推廣和實踐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導。

【關鍵詞】運動醫學 突發性運動損傷 醫學應急處置 預防

在日常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鍛煉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突發性運動損傷的事件,大多數體育老師遇到這種情況,因為沒有專業醫學處置的知識儲備,往往束手無策,導致傷者不能及時得到救治。而采取科學的應急處理方法,是促進健康,減少損傷和傷痛,促進康復的重要手段。掌握簡易而有效的治療措施,對學校體育教學、訓練和學生人身安全都有較大的現實意義。

突發性運動損傷后的醫學應急處置的步驟

運動損傷發生時,就會引起疼痛、腫脹、炎性反應等癥狀。為防止這些癥狀的加重所采取的應急手段即被稱為“應急處置”。主要包括:制動、冷敷、加壓包扎、抬高四個方面[1]:

1.制動。受傷后應立即停止運動,就地平躺或坐地。運動終止后的制動可以控制腫脹和炎癥,減小出血或避免再次受傷。如條件允許,使用支架、石膏等把已經處置的患部固定住。受傷后再固定兩到三天,這樣就可以很好地保護受傷部位,防止發生并發癥。

2.冷敷。冷敷在應急處置中是很有效的方法。原因是冷敷既可以減輕疼痛和痙攣,減少酶的活性因子,同時又可以減少機體組織壞疽的產生,在受傷后4-6小時內所產生的腫脹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冷敷還可以使血液的黏度增加,毛細血管的浸透性變少,減少限制流向患部的血流量。

3.加壓包扎。急性損傷中大都采用加壓包扎法。加壓包扎的作用是使患部內出血及淤血現象減輕,防止浸出的體液滲入到組織內部,促進其吸收。加壓包扎有很多方法,常用的有環形法、蛇形法和螺旋形法。

注意事項:(1)打好繃帶的要領是,不要過緊,也不能過松。不然會引起血液循環不良或松得固定不住紗布。如果沒經驗,打好繃帶后,看看身體遠端有沒有變涼,有沒有浮腫等情況。(2)打結時,不要在傷口上方,也不要在身體背后,免得睡覺時壓住不舒服。(3)在沒有繃帶而必須急救的情況下,可用毛巾、手帕、床單、長筒尼龍襪子等代替繃帶包扎。

4.抬高。抬高是把患部提到比心臟高的位置。同冷敷、加壓包扎一樣,抬高對減輕內出血也是非常有作用的。它不僅可以減輕通向損傷部位的血液及來自體液的壓力以促進靜脈的回流,患部的腫脹及淤血也會因此而得到相應的減輕[3]。

醫學應急處置運動損傷的最常用方法——冷敷法和熱敷法

1.冷敷法

冷敷可使患病部位局部毛細血管收縮,可使局部血管出血量大大減少,具有止血、止痛、消炎、促進皮膚散熱、體溫降低等作用。

操作要領:冷敷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用冰袋冷敷。在冰袋里裝入半袋或三分之一袋碎冰或冷水,把袋內的空氣排出,用夾子把袋口夾緊,放在發生損傷的部位。沒有冰袋時,用塑料袋也可。另一種是把毛巾或敷布在冷水或冰水內浸濕,擰干敷在患處,最好用兩塊布交替使用。若降體溫時,可用毛巾或紗布包上冰塊,冷敷四肢、背部、腋窩、肘窩、腘窩和腹股溝等處,敷后用毛巾擦干。

注意事項:冷敷時,醫生要注意觀察冷敷部位皮膚顏色變化,若出現麻木或發紫現象要立即停用。冷敷時間不宜過長,過長會影響血液循環。老、幼、衰弱病人,全身冷敷要禁用。冷敷時間不宜過長,若敷布或毛巾變熱,要及時更換。內出血、肌肉撕裂傷、挫傷時,使用冷敷,二到三天后為了促進血液循環,應使用熱敷[4]。

2.熱敷法

熱敷能使肌肉松弛,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因此,它有消炎、消腫,減輕疼痛及保暖的作用。

操作要領:熱敷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用熱水袋,水溫是60-80℃,以用手背試溫不太燙為度,將熱水灌至熱水袋的三分之二即可,排出袋內氣體,擰緊螺旋蓋,裝進布套內或用毛巾裹好,放在患病部位。也可把鹽、米或沙子炒熱后裝入布袋內,代替熱水帶熱敷。一般每次熱敷20-30分鐘,每天3-4次。另一種是把毛巾在熱水中浸濕,擰干后敷于患病部位。在熱毛巾外面可以再蓋一層毛巾或棉墊,以保持熱度。一般每5分鐘更換一次毛巾,最好用兩條交替使用。每次熱敷時間15-20分鐘,每天敷3-4次。

注意事項:(1)熱敷應注意熱敷溫度,以免燙傷,老年人和小孩、昏迷病人,以及糖尿病、腎炎等血液循環不好或感覺不靈敏的患者,熱敷時應仔細觀察局部皮膚的變化,發現有發紅起泡現象,應立即停用。(2)作為配合療法,熱敷適用于肌炎、關節炎、腰腿痛等運動損傷部位以及初起的癤腫、麥粒腫、風寒引起的腹痛等。下列情況禁用熱敷:各種內臟出血;關節扭傷初期伴有水腫;急腹癥未確診,如急性闌尾炎,面部、口腔的感染化膿[5]。

特別提示:對熱敷和冷敷這兩種濕敷法,要根據病情不同而選擇使用,更要記住不同情況的處理原則。例如:在運動中扭傷手指,應立即停止運動。首先是冷敷,最好用冰敷。但一般沒有準備,可用水代替。將手指泡在水中冷敷15分鐘左右,然后用冷濕布包敷。再用膠布把手指固定。如果一周后腫痛繼續,可能是發生了骨折,一定要去醫院診治。

體育鍛煉中突發性運動損傷的醫學應急處置實例

體育鍛煉突發性運動損傷有開放性和閉合性軟組織損傷兩大類[6],最常見的有軟組織損傷,主要有擦傷、撕裂傷、踝關節扭傷、腰部扭傷等。下面對最常見的運動損傷進行實例介紹。

1.擦傷

處理:1.清創:擦傷時一般傷口表面常沾有泥灰及其他臟物,故清洗創面應重點防止傷口感染。用淡鹽水(1000毫升涼開水中加食鹽9克,濃度0.9%)清洗,用干凈棉球擦洗,將泥灰等臟物沖洗干凈。2.消毒:用酒精棉球、20%桉葉煎劑或碘酒消毒傷口周圍,沿傷口邊緣向外擦拭,注意不要涂入傷口內,否則會引起強烈的刺痛。3.上藥:在創面上涂紅藥水4.包扎:用消毒紗布或清潔布塊(可用熨斗熨幾下)包扎傷口,保持創面清潔干燥,創面結痂前盡量不要著水[3]。

2.撕裂傷

撕裂傷中,以手部、頭面部皮膚撕裂傷最為多見,如籃球運動中,眉弓被對方肘碰撞引起眉際皮膚撕裂等。撕裂傷創面較小時,先壓迫止血,用生理鹽水清洗消毒創口后,用蝶形膠布拉緊就可。如若較大的撕裂傷,首先亦應止血,然后考慮進一步處理,如現場適逢有醫療條件,可行清創縫合并考慮注射破傷風抗毒素,服用抗生素;若無條件可在止血后送醫院治療。突發事故所致撕裂傷(如頭皮廣泛撕脫),創面很大,處理過程復雜,一旦發生,現場難以處理,一面止血,一面組織送醫院治療[4]。

3.扭傷

扭傷是運動中最常見的外傷,是指扭動關節時致使支撐關節的韌帶發生傷害的損傷。關節活動范圍超過正常限度時,附在關節周圍的韌帶、肌腱、肌肉撕裂面造成。運動中最常見的扭傷有踝關節扭傷和腰部扭傷。

扭傷會引起血液及滑液流向關節囊而引起關節腫大,然后局部溫度升高,有疼痛和發脹的感覺,皮膚發生變色。此時如果伸展肌腱、韌帶、關節囊,很容易發生韌帶的斷裂和骨折。因為韌帶和關節囊的血液量供給較少,所以需經過較長時間的治療才能得到痊愈。各關節的周圍都有很多的神經,所以扭傷時會感覺到非常疼痛。關節扭傷幾次后,若不能適當地治療,就會形成慢性的炎癥、變性和關節炎。

重度扭傷處理:應先止血、止痛。可把受傷肢體抬高,用冷水淋洗傷部或用冷毛巾進行冷敷,使血管收縮,減輕出血程度,減輕疼痛。不要亂揉和移動,防止增加出血。然后在傷處墊上棉花,用繃帶加壓包扎。受傷48小時以后改用熱敷,促進淤血的吸收。

(1)踝關節扭傷。踝關節扭傷在體育運動中最為常見。運動前準備活動不充分,腳著地技術不正確;跳起落地時身體失去平衡或場地不平等原因容易引起踝關節扭傷。表現為:踝關節局部疼痛,迅速腫脹并逐漸延及踝關節前部,局部皮下淤血;跛行[7]。

踝關節扭傷的治療:扭傷后,立即停止運動,并用拇指壓迫止血,檢查韌帶是否完全斷裂。12小時內可用冰袋冷敷,加壓包扎,防止毛細血管擴張繼續出血,抬高患肢。24小時后,根據傷情可選用傷藥外敷、理療、針灸、按摩、藥物痛點注射及支持帶固定等。及早進行踝關節功能練習,如踝關節抗阻力活動、沙地上慢跑等,以加速踝關節的功能恢復。如果韌帶完全斷裂,應急救固定并送醫院作進一步治療[10]。

(2)腰部扭傷。腰扭傷俗稱閃腰,多因行走滑倒、跳躍、閃扭身軀、跑步而引起,為肌肉韌帶遭受牽摯所致[7],多因用力不當或身體忽然扭轉所致。一旦腰部扭傷,就會嚴重影響正常的生活和行動。下面介紹一種簡單實用現場救治的方法—背運法:讓扭腰的人和健康者背靠背站立,兩人肘彎相勾,然后由健康者將患者背起。這時,患者應全身放松,貼靠在健康者身上,健康者還要將腰髖左右搖擺,同時患者雙足向上空踢[8]。然后送患者回家靜養。也可在扭傷部作冷敷,采取平躺位為佳。腰扭傷者最好睡硬板床,扎寬腰帶,并鍛煉腰肌[9]。

結束語

因為運動損傷的發生多數具有突發性和不可預料性,體育老師遇到這種情況,如果缺乏醫學處置的知識儲備,往往導致傷者不能及時救治而延誤[10]。因此對突發性運動損傷進行科學應急處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掌握簡易而有效的治療措施,對學校體育教學、訓練和學生人身安全都有較大的現實意義。這要求我們要加強陽光體育運動的安全管理,大力宣傳和普及科學健身、科學營養、科學管理等體育鍛煉知識,為高校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提供科學、安全、健康的指導。

參考文獻:

 

[1]劉國真.高中體育選修課程教學中常見運動損傷的處置及預防[J].科技信息,2012,(06):352.

[2]林瓊芳.中藥外用治療急性軟組織損傷的臨床應用概況[J].中國實用醫藥,2010, (16):67-67.

[3]皮膚擦傷預防保健-癥狀查詢,39健康網.http://zzk.39.net/zz

[4]趙容芳.舞蹈教學中常見的運動損傷原因及防治[J].科技信息,2011, (09):62.

[5]張濤.淺析武術運動中常見的運動損傷原因及防治[J].考試周刊,2011,58:142.

[6]吳一民.踝關節扭傷的處理[N].內蒙古日報(漢),2006-08-08.

[7]陳世成.淺談籃球運動員膝關節損傷[J].商情,2009(19):103.

[8]黃長劍.籃球運動員腰部損傷原因及預防措施[J].閩江學院學報,2003(05):167.

[9]于杰.戶外體育健身活動突發性傷害及各種病癥的實用急救[J].中國醫藥導刊,2012,14(1):152.

[10].別讓健美操傷害你. 201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