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西北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現狀、困境及對策
作者:張曉霞 盧小兵
發布時間:2013-10-18 17:23:14
【摘 要】我國西北地區由于特殊的地理與人文環境,形成了一大批風格鮮明、演唱技巧獨特并且蘊含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的民間音樂樣式,呈現出較高的藝術水平、欣賞價值、文化研究價值等。然而,隨著社會環境的劇變,雖然地方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保護措施,但部分音樂樣式仍然面臨著瀕臨消亡的危機?;诖耍恼略趯ξ鞅钡貐^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實地考察以及廣泛的資料收集的基礎上,深入分析了此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現狀與困境,并提出了應對措施,以期對西北民間音樂的傳承與發展帶來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西北音樂 非物質文化遺產 保護與傳承 困境 對策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西部項目《西北少數民族地區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庫建設與研究——以寧夏回族自治區為例》(2012.01…2015.06課題批準號:12ED11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2000年7月,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費孝通先生在蘭州參加“第六屆人類學、社會學高級研討班”時提出:“在西部大開發的事業中,我們不應當忘記對人文遺產的保護,尤其是對民俗文化內涵豐富但又極其容易遺失的傳統音樂作品的保護、傳承、發展和利用?!雹龠@一見解充分指出西北地區傳統音樂作品的重要價值及其保護的難度。
西北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現狀
據統計,2010年西北地區(含陜、甘、寧、青、新)有28項傳統音樂進入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擴展項目名錄,其中包括甘肅、青海一帶的“花兒會”、滿族民歌、蘭州鼓子、陜西信天游、西安鼓樂、眉戶、隴劇、敦煌曲子戲等。政府不僅通過行政手段為民間音樂創造適宜的生存環境,而且也通過資金扶持,實現民間音樂的自我造血。除此之外,不少專家和學者也積極加入到了傳統音樂的保護與傳承的隊伍中來,一方面組建起眾多民俗學會、民間音樂學會、民歌協會、傳統曲藝協會等,進行傳統音樂作品的研究、保護與傳承活動。
當前西北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存在的問題
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是一項十分系統而復雜的工程,結合西北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現狀,其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西北地區傳統音樂在傳承方面呈現出后繼乏人的現象。一方面包括眉戶、隴劇、敦煌曲子戲、滿族民歌在內的傳統音樂樣式,都是通過方言進行演唱的,對演唱者的方言習慣、嗓音條件、演唱技巧有著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很多年輕人不愿學或者根本學不會傳統音樂藝術。
其次,當前西北地區在傳統音樂保護與傳承方面還存在一定的“輕保護、重開發”思想,甚至出現把音樂非遺項目作為“搖錢樹”的現象,比如為了增強傳統音樂的視聽效果,吸引觀眾的注意,很多傳統音樂表演從演出服飾到舞蹈、配樂,甚至是詞曲內容都進行了“現代化、時尚化、流行化”的“包裝”,流失了其應有的文化觀念、思想內涵與情感意蘊。
再次,由于生存環境的改變,很多傳統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只能被各種唱片、電影等現代技術記錄下來,成為“博物館里的藝術”。甚至在很多情況下,一些音樂作品連最基本的紙質版的曲式旋律、歌詞內容都沒有,比如隴東喪俗儀式中的鼓吹樂等。
最后,從整體上來看,西北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存在嚴重滯后的現象,即當特定的音樂藝術瀕臨消亡的時候,才會引起政府部門和保護組織的關注,從而采取緊急的措施。
西北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關保護措施
針對當前西北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可以采取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加大保護力度:
第一,政府部門要加大對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資源投入,一方面為民間老藝人提供傳統音樂表演的舞臺,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另一方面大力鼓勵年輕人積極投入到傳統音樂的學習與傳承中來。
第二,諸多專家、學者要對傳統音樂進行深入研究,挖掘其蘊含的民俗文化價值,同時還可通過電子媒介、紙質文本的方式,對傳統音樂的歌詞內容與曲式旋律進行記錄和保存,從而為后世的傳統音樂研究、欣賞、學習活動提供充足的資料。
第三,我們在注重實現傳統音樂經濟價值的過程中,更要明確“繼承與創新”、“保護與開發”、“原生態文化與次生態文化”以及“旅游經濟與文化保護”之間的關系,謹防過度“開發”導致“遺產”變色變味現象的出現,尤其要避免低俗的、劣質的傳統音樂作品的出現。
第四,當前社會中的諸多音樂院校作為音樂專業高等人才的培養地,有能力而且也有責任承擔起西北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傳承與創新工作。
第五,廣播、電視媒體也應當加大對西北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力度,通過經典的音樂作品調動觀眾欣賞、了解、學習,甚至深入研究傳統音樂等。
西北地區特殊的歷史、地理與人文環境成就了諸多演唱技巧獨特、風格鮮明、文化內涵深厚的傳統音樂藝術。在新的時代環境下,我們既要提升對傳統音樂重要性的認識,更加要采取合適的手段和發展理念,加大保護與傳承的力度,由此實現西北傳統音樂文化豐富多彩與興旺發達的局面。
注釋:
①費孝通接受本報獨家專訪[N].蘭州晨報,2001-08-01(1).
參考文獻:
[1]王文瀾.論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保護與發展[J].蘭州大學學報,2005(3),142-146.
[2]趙毅.論西北“花兒”的現狀與未來[J].歌海,2011(1),31-33.
[3]李彥榮.西部傳統音樂的保護及其歷史意義[J].中國音樂,2010(2),38-39.
[4]王曉平.西北地區傳統音樂的文化生態及發展趨勢[J].甘肅社會科學,2006(5),57-60.
作者單位:張曉霞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音樂系 陜西西安
盧小兵 寧夏大學音樂系 寧夏銀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