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女權運動的影響,女性主義思潮開始席卷全球,以女性為創作主題的文化藝術活動也相繼展開。我國特殊的思想觀念和歷史文化底蘊使得女性主義藝術畫的創作形式和內容顯示出其特殊的一面,封建女性的卑微地位和世人對女性傳統意識阻礙了女性主義藝術畫的發展,很難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可。文章旨在介紹女性主義藝術畫的特征并闡述當下國人對其的認識和理解的程度,并提出改進措施,以提高人們對現代女性主義藝術畫的認識度和鑒賞能力。

【關鍵詞】提升 女性主義 藝術畫鑒賞能力

在封建社會和舊中國時代,中國女性的社會地位和家庭地位是極其低的。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中國也在世界女性主義的浪潮中醒悟,開始通過斗爭來爭取自己的社會地位,追求自由,追求平等,追求擁有與男子同等的權利。她們勇于展現自我,用自己的精神與魅力令世人折服。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女性主義藝術畫事業也慢慢發展起來,越來越多以女性為主體的作品公之于世。但是人們對它的認知能力還不是很足,思想里還存有封建傳統觀念的余毒。為了我國女性主義藝術畫的更好發展,必須提升大眾對其的鑒賞能力。

女性主義藝術畫的概念

女性主義藝術首先是在美國和歐洲部分國家興起的,隨后很快地成為了一種時髦的全球性現象。女性主義有很強的自我意識和鮮明的原則立場,所以拒絕一切只限于視覺藝術中的理論創作,喜歡記錄下自己真實的想法,善于觀察生活,以獨特的視角、豐富的材料和多樣的媒介手段來表達自己的創作靈感和對現實的想法。因此我們可以說,女性主義藝術是西方后現代主義藝術的所涵蓋的內容,相反又來影響現代視覺藝術中的各項分支。

比如從繪畫角度來講,就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女性主義藝術畫的相關概念,但是其具體定義也沒有官方地統一下來。在引用或者解釋相關概念的時候只能機械地在女性主義的后面加上藝術畫三個字,如此就生硬了。按照前面女性主義定義的分類方式,我們也人為地將女性主義藝術畫劃分為兩大類:第一,以宣揚女性的存在性、提倡平等思想和表現自由觀念為主題的繪畫作品;第二種則是著重在作品中體現男女有別的思想,以獨特的視角和多變的表現手法對繪畫作品進行展示描述。

大眾對女性主義藝術畫的認識現狀

雖然從五四文化運動以來,中國女性慢慢意識到自己被壓迫、被束縛的社會地位和生活現狀,開始通過斗爭來尋求自身的解放和自由,再加上國內外女性主義的思想慢慢沖擊著她們的腦海,大部分中國女性都覺醒了。表面上男女平等,但是女性在社會上還是被別人稱為弱勢群體,她們是一個“失聲的集體”。當然,這并不表示女性主義也隨之消失殆盡,只是在男性主義話語權的壓制下,女性主義文化的發展是寂靜的、潛行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女性主義藝術畫雖已經慢慢從“失語”的狀態中脫離出來,但是仍有許多男性主義者無視女性主義藝術畫的存在,認為盡管有女性繪畫的存在,但是從本質上來看它們還是男性繪畫主體的復本。這些人的思想中還根深蒂固地存在著男權主義的傳統思想,認為男權制才占據社會的主導地位,所以才會有那么多的人想當然地判定女性主義藝術畫根本沒有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更有甚者,在這個追求低級趣味、極度商業化的時代,一些商業者把女性主義藝術畫的市場慢慢變得低俗化,毀壞了其原有的藝術價值,偏離了正確的發展方向,這也不免讓世人會看輕女性主義藝術畫的作用和地位。

提升女性主義藝術畫鑒賞能力的措施

由上述討論可以知道,當代中國女性主義藝術畫的發展還是受到了一定的阻礙,所以接下來提出一些改進措施使人們能夠客觀理性地對待這一藝術。

首先,必須正確引導大眾全面了解女性主義藝術畫的特征及價值,提高對藝術畫的認知程度。讓人們認識到女性主義藝術畫的發展歷程與存在意義,從本質上提升人們對女性主義藝術畫的鑒賞能力。

其次,就要提升女性的社會地位,做到男女平等,消除人們心中固有的男尊女卑的封建傳統思想。自改革開放以來,女性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對社會的快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她們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社會上的各個崗位為國家創造著巨大的財富。所以,社會必須重視女性群體的作用,充分保障女性的合法權益,消除尊卑有別的想法。這樣,會減少人們對女性主義藝術畫的偏見,能以平和的心態去評價藝術創作。

最后,注重藝術畫批評的作用。藝術本身是美好的,但是如果經過人為的扭曲辯解,那么藝術就失去其本身的價值了,相反會給社會涂上一層不好的色彩。所以要增強藝術品的評價機制,抵制仿品、水貨的流行,更不能讓一些不法商家借助女性主義藝術畫進行非法勾當或宣傳不良信息。

結束語

中國女性主義藝術畫雖含有明顯的自主意識,但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藝術品常常被人誤讀而得不到大多數人的認可,使人倍感無奈。所以我們要提高對這些藝術作品的鑒賞能力,以客觀、平等的態度去重新認定、評價它們,使更多的人了解到畫家的獨特思想和映射出的社會問題,為女性主義藝術畫提供更廣闊的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王清麗.風景之后——淺析現當代女性題材繪畫作品[J].美與時代,2007(10).

[2]吳高嵐.從女性繪畫到女性主義藝術[J].美術向導,2010(04).

[3]王藺茜.中國女性主義美術探析[J].大眾文藝,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