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比較研究
作者:陜西職業技術學院思政課部 陜西西安 趙 雯
發布時間:2013-10-15 17:48:18
【摘 要】文章通過對中美兩國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共同點與不同點的比較研究,對于推進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體系的科學化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中美 思想政治教育 內容 比較研究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共同點
1.兩國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現了共同的特征
在內容的整體性和層次性方面,中美兩國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不僅體現了內容要素的多樣性和指向的統一性,而且富有結構系統的邏輯性。中國“思想教育是先導,政治教育是核心,道德教育是重點,心理教育是基礎,法紀教育是保證”。①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是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內容,處于內容結構體系的較高層次。而就美國學校的歷史課而言,小學歷史課內容以歷史典故和偉人事跡為主;中學歷史課內容則以歷史事件的事實性描述和前因后果分析為主;大學歷史課內容則以本國和世界歷史發展規律的理論總結為主。這些內容層層深入,是與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思維水平相適應的。在內容的歷史性和時代性方面,中美兩國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不但深深植根于本民族歷史傳統之中,而且隨著時代和社會的變化發展而不斷革新。
2.兩國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內容結構同屬政治主導型
政治主導型結構是對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結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肯定。
在中國,注重對社會成員思想政治教育素質和正確政治觀的培養是我黨思想政治教育的優良傳統。我黨十分重視政治教育的開展,設有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教育、黨的基礎知識教育、國家形勢與政策教育、世界經濟與政治教育和國際教育的內容。
而在美國,政治教育核心內容一以貫之,體現了極強的穩定性和生命力。美國是個崇尚變化的國家,但關于資本主義制度優越性、以個人自由平等為內核的民族精神、政治權利和義務的公民意識等政治核心觀念深入民心,得到了大多數美國人的認同。
3.兩國均牢牢掌握了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設置
中美兩國均將學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把課堂教學作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為了更好地占領學校的思想陣地,兩國都牢牢地掌握了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設置,這突出地表現在學校課程內容的安排上。
在2005年中國教育部發布的《關于整體規劃大中小學德育體系的意見》中提出,小學階段側重于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和文明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中學階段注重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大學階段則注重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知識教育。
美國學校雖然沒有中國那樣成體系的專門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但其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廣泛滲透于各類課程之中。在美國學校中,不僅設置了社會課、歷史課、公民教育課等政治課程,而且在看似與思想政治教育無關的三類課程即通識教育課程(“核心課程”)、專業課程和隱蔽課程(學校環境氛圍)上也進行著美國價值觀的引導。這些課程內容不僅讓學生了解自己所生活于其中的社會和世界,掌握生存發展所需知識和專業技能,更重要的是滲透于其中的對人生價值的追問、對國家政治制度優越性的宣揚、對社會共同道德的普及等內容。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不同點
受社會制度、歷史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等方面差異的影響,中美兩國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存在以下不同之處:
1.兩國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理論基礎不同
中國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理論基礎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有機結合,其中馬克思主義理論是處于最根本地位的。如馬克思主義關于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關系的論述,關于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的論述和對未來共產主義社會政治圖景的描繪等是我國政治教育內容的重要基礎。與中國不同,美國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理論基礎和西方國家自古以來的政治思想是一脈相承的。它以古希臘關于“公民”與“城邦”關系問題為理論開端,是近代資產階級政治思想和美國本土化的個人主義、實用主義思想的理論集成。如天賦人權論所包含的人類自由平等的自然法思想和私人財產不可侵犯的觀念,是美國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精神內核。而個人主義和實用主義所強調的個人利益最大化的功利思想,是美國意識形態的核心表現,更是美國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思想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
2.兩國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政治導向不同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政治導向的不同,是由兩國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和理論基礎的差異所決定的。這種不同不僅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資產階級理論間的博弈,更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社會制度間的較量。
中國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教育。它堅持以四項基本原則為政治導向。相反,美國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以資產階級理論為基礎,是資本主義性質的教育。在政治觀教育上,美國實現了愛國主義和愛資本主義教育的有機結合,是與反共產主義、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政治教育內容相伴隨的。
3.兩國宗教教育的地位不同
中美宗教教育地位不同是由兩國不同的宗教文化和宗教政策決定的。中華文明是世界文明中唯一具有非宗教性質的文明形式,而美國卻有著悠久的宗教傳統。即使美國當局主張政教分離,宗教對于美國人民生活的影響也不可小覷。
宗教教育是美國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美國,宗教包括美國特有的“公民宗教”和嚴格意義上的宗教兩種形式。所謂公民宗教,也就是公民對待國家和民族要像教徒對待上帝一樣忠誠和崇拜。與美國成熟的宗教教育內容相比,我國宗教教育主要集中在我國宗教政策的宣傳教育上。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不鼓勵也不反對公民信仰宗教,但嚴禁在學校和黨政機關傳播宗教。尊重人們宗教信仰的同時努力把他們引導到為祖國統一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共同目標上來。宗教本身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其影響的廣度和深度都不及美國。
現實啟示
通過中美兩國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比較分析,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發展完善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其中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以保證我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思想指導地位是最重要的一點。
首先,必須堅持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社會主義方向,始終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核心位置之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少人包括大學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著政治信仰缺失、理想信念淡薄的情況。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方面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不動搖,始終堅持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社會主義方向。對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深化所帶來的一系列思想和現實問題,我們都應站在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上予以解釋和疏導,把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落到實處;另一方面理想信念教育內容必須堅持共產主義最高理想和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有機結合。美國宗教教育在建構社會信仰方面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有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實現了宗教信仰與美國現行民主制度及民族精神的完美結合。上帝是遙不可及的,但資本主義美國卻是活生生的。同樣,共產主義理想可能短期內是達不到的,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卻是活生生的,是可以努力實現的。因此在進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教育過程中,在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上要注重培養人們對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認同感,鼓勵人們以實際行動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在加以引導的同時慢慢培養起對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高層次的精神追求。
其次,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導,這是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地位的組織保證。馬克思主義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但它要保持無限的生命力就必須與各國具體實踐相結合。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執政黨。在中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黨以理論創新的勇氣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從而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它們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的具體化,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代表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和民族復興大業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因此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必須把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方針政策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入開展黨的理論教育,注重把教育內容的先進性和廣泛性結合起來。
最后,必須明確馬克思主義的“陣地意識”,主動占領我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思想主陣地。通過對美國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特別是學校課程內容的考察,我們可以看出美國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意識”是相當強的。一方面大力宣揚資本主義制度優越性和資產階級民主自由思想以占領國內資本主義的頭腦市場,并把其延伸至世界范圍,企圖對其他國家實行“和平演變”;另一方面歪曲馬克思主義的真實面貌以防止與美國敵對的意識形態對人民的影響。這兩方面美國都做得相當出色,反觀我國在反對西方錯誤思潮滲透方面則做得不夠。
除此之外,中美兩國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比較研究為我們如何結合現實要求以推進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不斷革新,如何開發教育資源以繼續唱響我國愛國主義教育的主旋律等方面也提供了發展思路。
注釋:
①駱郁廷.論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結構及其優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2,(1):40.
參考文獻:
[1]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張耀燦,鄭永廷.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王瑞蓀.比較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陳立思.當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5]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學習出版社,2000.
[6]吳錦旗.美國思想政治教育解析[J].思想理論教育,2006,(1).
[7]陳立思.關于美國思想政治教育的幾個問題[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199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