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要注重傾聽
作者:陜西省勉縣勉陽鎮西壩小學 高春霞
發布時間:2013-10-14 18:07:1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葉瀾教授說:“要學會傾聽孩子們的每一個問題,每一句話語,善于捕捉每一個孩子身上的思維火花。”可見,樂于傾聽,善于傾聽,是教師的道德責任,是一種優良的修養,一種睿智的教育藝術。在數學教學中,傾聽的意義不僅讓孩子有了自由表達的空間,它點燃的或許是孩子們行將熄滅的思維火花。
一、傾聽,最大化地完善了課堂教學
成尚榮說過:“傾聽,是教育的一種言說,是一種特殊的教育。有時,傾聽本身就是處理教育事件的藝術和智慧。”比方說,我在教學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加與減(一)中的第1節內容《小兔請客》時,我一時犯了愁:一年級的學生喜歡有趣的故事,而本節課教學內容有加法,又有減法,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這種數學問題還有些復雜,而呈現這一數學情景的方式,到底是老師講故事,學生仔細聽,理解……還是讓學生來表演《小兔請客》這個故事,再來理解……思來想去,我去問了問我班的學生,他們翻到課本第20頁后,看了看,都覺得很有趣,表演的興致很高,我追問道:“為什么?”一個學生舉手說:“表演故事有趣,我們還親自參與,記得牢。”我便布置他們做好道具(動物頭飾)。第二天上課時,幾個學生戴著頭飾表演了《小兔請客》的情景,其他學生也興致勃勃地觀看了表演,我們師生一起分析,學生們很快理解了其中的加法、減法數學知識,使我的數學課堂數學有趣、有效。
二、傾聽,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知識
自然賦予人類一張嘴,兩只耳朵,也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在數學教學中,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具體的數學活動中進行思考,發表自己的意見,傾聽別人的想法。要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以尋找問題的答案。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與他人交流的愿望和習慣,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適當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學會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例如在北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下冊第53頁“探索如何計算19+18”時,我鼓勵學生自己思考解決的方法,并在小組內開展交流。我還參與其中,在指導每個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說計算方法的同時,要求其他同學注意傾聽,鼓勵學生選擇自己的方法,還讓一些同學談一談別人的方法對自己的幫助。這樣的安排,使每個學生都有表達和傾聽的機會,在傾聽中,豐富了學生的知識。
三、傾聽,更詳細地了解學生的所學、所感、所悟
教育的過程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相互傾聽與應答的過程。作為教育者的教師既承擔著培養和發展學生傾聽能力的責任,也負有發展并運用自身傾聽能力的責任。只有教師俯下身子,認真傾聽學生的心聲,才能真正體現“以人為本”,才能實現教學相長。例如,我在批改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練習題時,學生們將“淘氣看一本書,每天看,( )天可以看完”的答案都填成了“13”。我百思不得其解。上課時,我并不是先訓斥他們將這道簡單的分數除法題算錯了,而是先詢問了他們得數是“13”的理由。有些說:“得數是12, 在以前都按13來填。”還有些說:“得數是12, 但我們想到用進一法,就變成了13 。”我笑了,輕輕地一字一頓地告訴他們:“學完分數,要用分數填空,12天不需要用進一法。”看來,傾聽不僅是一種教育策略,它讓我更了解自己的學生。
四、傾聽,是美麗、溫情的教學呈現
傾聽,不僅能保護學生的自主性,而且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性。記得那次賽教,在外校用他們的一年級學生上課,我在處理練習題時,將學生分男、女小組來解答。在叫女生時,有一個留著小平頭、身穿校服的學生舉手了,我不僅未叫“他”,還強調是“女生”。無奈,女生組人數不夠,有些女生膽怯,不愿意與男生比賽,我正焦急時,剛才那個“小平頭”又舉手了,還小聲對我說:“老師,我是女生,去年媽媽給我理了光頭,頭發未長長。”我笑了,讓她去做題,她做得又快又對。正因為傾聽,適時調整了我的教學行為,不僅給了學生一個展現才能的機會,還解決了自己的一個小尷尬。所以說,真誠地傾聽學生的意見,理解和尊重他們,用溫暖的笑臉去面對他們,可以讓這種溫暖,這種關愛,在傾聽中慢慢融化,在傾聽中漸漸升華。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師生相互傾聽,生生相互傾聽,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生成了教學資源,還使課堂教學自然而然充滿了生命的活力。伏爾泰說:“耳朵是通向心靈的道路”,我想,我們所從事的教育,需要一對傾聽的耳朵,我們作為老師,需要學會傾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