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是一個開放的時代,責任感將成為現代人的一個重要標志,只有具備高度責任感的人,才會取得更多人的信任,才能更好地立足于社會。一個缺少責任感的人是無法與他人真誠合作,更無法與他人分享的。小學階段正是培養責任感的最佳時期,我們在小學階段就要為學生打好這個基礎,切實培養起小學生勇于擔當的責任意識。

一、培養學生勇于擔當的責任意識

1.教師以身作則,做學生的榜樣。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光體現在課堂教學中,還體現在平日與學生接觸的一點一滴。因此,教師不僅要讓自己有廣博的知識,還應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為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師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感,一名稱職的教師要以對歷史、對社會、對家長、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努力做好教書育人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工作。

2.學習英雄人物,對學生進行責任感的熏陶。利用英雄人物可以對學生責任感的培養起到很好的作用。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選擇好學生所看的書與影片,不能盲目,必要時還可與家長合作。現在,學校圖書室里的圖書數量龐大,種類繁多,教師應有選擇地讓學生去借閱一些有益的課外讀物。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課外讀物和觀看影片故事情節的同時,應引導學生理解其中人物的內心世界,產生情感共鳴,從而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3.尋找生活中的那些“默默無聞”的英雄,從中理解責任的真諦。可通過班會課,讓學生講一講生活中那些讓他們感動的小事或寫一寫每日可見的環衛工人、交警等的辛勞及他們的奉獻,讓學生思考:到底是什么支撐著他們這樣做?環衛工人將城市的干凈整潔視為自己神圣的職責,交警將道路暢通視為責無旁貸,那么我們的責任是什么呢?對自己的責任、對父母長輩的責任、對班級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又是什么?我們又該如何履行這些職責呢?這樣,這些從小生活在衣食無憂的環境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們不再只會認為他們所得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也會清楚地意識到自己也有著與生俱來的、不可推卸的責任。

二、培養學生勇于擔當負責任的行為

1.明確職責,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樹立勇于擔當的精神。必須要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他們既是學校管理的客體,也是管理的主體。選擇適合學生的事情去做,并告訴他這是他的職責,如負責當天的值日工作,完成得好,就當面表揚,并告訴他因為他很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職責,所以同學們就能在干凈優雅的環境中學習,這些全都是他的功勞。學生明白了自己的價值,會覺得自己也是這個學校的主人,學校的一切都與自己密不可分,責任感從此就有了。

2.確立獎懲機制,強化責任行為。著名教育家孫云曉說過:“沒有懲罰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巧妙而藝術的懲罰與有效的賞識教育一樣,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立有效的獎懲機制,可以強化學生的責任行為。像一些學生在教室雪白的墻壁上留下腳印,并以此為樂,這給值日生做值日帶來很大的困擾。這就要求班主任必須制訂嚴格的制度,如發現誰踩的,就必須由誰負責清理,學生在清理的過程中,體會到值日生的辛苦并認識到自己行為的錯誤,促進了責任感的形成。

3.不要包攬學生的責任。常有教師這樣抱怨:我班的某某同學每天連家庭作業都給我完不成。這位教師犯了一個不可忽視的錯誤,寫家庭作業是學生的責任,他把這個責任攬到了自己身上,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讓學生知道寫作業是自己的責任,不寫就是對自己的不負責;學習知識是自己的責任,學不好就是對自己的不負責。其實,很多情況下,不光是在學校,在家里也一樣,很多事情本都是學生的責任,家長們也都喜歡大包大攬,我相信,只要讓學生明白了哪些是自己的責任,他們一定會對自己負責,規范和要求自己的行為,自覺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教育家馬卡連柯這樣說過:“培養一種認真的責任心,是解決許多問題的教育手段。”有了責任心,做任何事才會認真專注,才會全力以赴。培養學生的責任心,不僅影響著孩子的一生,在國際趨勢日漸復雜化的今天,也影響著祖國的未來。我們教師有責任也有必要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勇于擔當的精神,促進其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