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有效對策
作者:甘肅平涼靜寧縣新華初級中學 王 甲
發布時間:2013-09-29 16:46:3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閱讀指的是讀者從文本中獲取文字信息、情感信息的一種心理過程,是讀者和文本作者通過文本進行交流的一種過程,是一種復雜的、充滿了創造性的過程,同時也是讀者獲取知識和培養情感的過程。因而,在教學階段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成為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要的一項內容。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處于小學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間,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應該受到重視,但是現在初中生的閱讀能力卻很差,筆者認為一部分原因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一定的問題。
一、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來源于兩方面,一方面是教師,另一方面是學生。
1.教師教學的問題。
第一,老師在閱讀教學上的教育觀念比較落后,追求的教學目標比較片面。我們教育學生,應該是教方法,讓學生成為一個會思考的有智慧的人,而不是只會死記硬背的機器。第二,閱讀教學的形式僵化。學生閱讀的內容大部分也是老師指定的書目,忽視了學生的自主選擇性,沒有重視學生的個體興趣。第三,老師對學生閱讀結果的評價單一,不具針對性。對于學生來說,最大的肯定就是來自于老師的夸獎或認可。閱讀教學雖然日益被重視,但對于它的評價機制卻沒有受到重視。
2.學生自身的問題。
第一是學生閱讀興趣不高,不想讀的問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和家長片面地認為閱讀指的就是把自己手里的那本語文書讀透。他們注重的是上好語文課,答好語文卷子,取得好成績。第二是不知道怎么讀的問題。學生們在拿到名著的時候,對作者的寫作背景、寫作思路等深層次原因不感興趣,只是應老師的要求在硬著頭皮讀情節,最后只知道講了一個什么故事,積累下了什么好詞好句,對文章的思想價值毫不在意。最后是靜不下心,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時期的過程,它不會給你及時的回報,一下見效,學生們往往堅持不了多久就放棄了。
二、 解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問題的對策
1.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無論干什么事情,我們總會想起孔子的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在提高教學有效性上至為重要。我們應該讓學生愛上閱讀。筆者認為最有效的方法是營造一個有利于閱讀的環境。我們可以專門設置一門閱讀課,讓學生們把自己的課外書帶到課堂,老師也可以準備一些《論語》、《三國志》、《讀者》等書放到教室,然后每周利用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們安心地閱讀,然后互相交流。定期閱讀下來的效果會很明顯,在課余時間還可以倡導學生舉辦讀書角活動,慢慢讓學生由被動閱讀變成主動閱讀。
2.教師改變閱讀教學策略,發揮自己的榜樣作用。
在閱讀課堂上,老師可以自己先講講自己的閱讀方法,閱讀過程,閱讀中出現的問題等。發揮自己的榜樣作用,然后感染學生。在閱讀課之外,老師在講語文課過程中,如果能旁征博引,讓語文課變得積極活躍起來,讓學生崇拜老師,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隱形好處,學生也會不知不覺對閱讀產生興趣,課下老師多和學生交流。在閱讀課上讓學生變為主體,講講自己的閱讀生活。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如何有效地閱讀,采用什么樣的方法閱讀,是精讀、略讀還是瀏覽。不同的讀物要用不同的方法。
3.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第一是邊讀邊思邊畫的習慣。在閱讀過程中學會思考,讀出自己的心得體會。在閱讀過程中碰到不認識的字,不懂的詞,不要望文生義,應該時刻擺一本工具書在跟前,不懂就查。這樣長期下來學生不只是閱讀能力在提高,同時也增長了不少知識。第二是質疑問題的習慣。在閱讀過程中我們不能被動地接受書中的理論和觀點。上邊提到我們應該學會自己思考,思考的過程中對于自己認為有誤的或偏激的觀點,要學會質疑。在閱讀教學課上應該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分析自己解決,敢于并善于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當然學生在選擇讀物的時候,也要學會思考,要有選擇性的讀書。
要讓初中閱讀教學走出當前的困境,擺脫現狀不是件容易的事。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加強自身學習,使自己成為一個學識豐富的人。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到書香的魅力,讓學生愛上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