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作者:陜西省略陽縣接官亭鎮中心小學 孫 瑋
發布時間:2013-09-29 16:35:0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倍W生的閱讀能力培養既是重點,又是難點,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非常關鍵,也更為迫切。我認為小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培養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抓好。
一、 熟知課標要求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熟讀《課程標準》的內容,了解各個學段關于閱讀的具體要求,在每次備課、鉆研教材時,能夠結合課標要求進行教學。同時在教研活動中,組織教師經常通讀和研讀整個小學部分的語文教材,繪制知識樹,了解各個章節的教學要求,讓全體教師對教材的了解更加熟悉和透徹。
二、 注重課堂應用
閱讀有范讀、領讀、朗讀、默讀、背誦等。例如,范讀是給學生的閱讀作示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背誦是我國傳統的語文學習方法,背誦有助于加深對課文的感受和理解,積累語言材料,提高讀寫能力和記憶力。在教學中,教師根據文章的長短可以采用整體背誦和分步背誦,調動學生背書的積極性,同時整篇感受,有意識地教給學生有關文學作品的分析、鑒賞的方法。閱讀中,指導學生變換方法閱讀,養成眼到、口到、心到的基本方法,還要培養學生一邊讀一邊動筆圈、點、畫、記的習慣,尤其是對重點字、詞、段、篇的勾畫和注釋,要求學生從小形成認真讀書的習慣,做到在讀中求知,在讀中求解,逐漸養成初讀——細讀——深讀——熟讀的好習慣,并學會記學習筆記,讓他們在閱讀中了解課文內容,學習生字詞,理解作者的思路、寫作方法,借鑒寫作技巧,還可以指導學生速讀——回讀——精讀——背誦。如文章較長,可采用先速讀,大概了解主要人物和事件,再根據課后的作業或老師的提問進行反復閱讀,從中找出答案。文章中寫得精彩的段落,讓學生仔細閱讀,從中讀出味道,讀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背誦。通過教給閱讀方法,開展閱讀比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強化了學生良好的范文背誦習慣,鍛煉了他們的記憶力,并逐步提高了他們的寫作水平。如教讀小說,應抓住人物形象,并以分析人物形象為中心,鑒賞小說;教讀狀物文章,應讓學生明確作者一般采用的是描寫的方法,明確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寫法;教讀詩歌應培養學生誦讀、鑒賞詩歌的能力,讓他們明確詩歌中意象的特殊地位。
三、 激發閱讀興趣
作為語文教師應該根據小學生的特點,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變被動閱讀為主動閱讀,養成讀書的習慣,要求學生在有關課堂和課余時間閱讀世界著名童話和中國童話,閱讀比較經典的寓言故事,閱讀少年百科知識叢書,閱讀著名的成語故事、民間故事等,指導學生背誦唐詩宋詞和《三字經》,高年級可讓學生多誦讀古文古詩,讓學生與文本充分展開對話,產生情感共鳴,從中體會為人之道。在課后教師組織學生每周看一本好書、寫一篇讀書筆記或讀書心得。充分利用班級里的宣傳墻報、手抄報和習作課堂展示學生們精彩的作品,從而提高學生讀課外書的興趣。要經常舉行演講、辯論會、故事會、背誦比賽、詩歌朗誦會、讀報比賽等活動,讓學生多閱讀、多思考、多交流,不斷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科學素養和綜合素質。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個長期而艱難的過程。我們只有在日積月累中開闊學生的視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拓展學生學習語文的渠道,才能提高閱讀能力,才能讓學生真真切切地體會到語文就在我們的生活中,生活中處處有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