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思維的滲透
作者:陜西省西鄉縣高川鎮上高川小學 唐陸禮 秦學科
發布時間:2013-09-29 17:40:2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對于數學思維的突出強調是國際范圍內新一輪數學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特征,如由美國的《學校數學課程與評估的標準》和我國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課程標準》)關于數學教育目標的論述中就可清楚地看出。然而,就小學數學教育的現實而言,上述的理念還不能說已經得到了很好的貫徹,而造成這一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以下的認識: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過于簡單,因而不可能很好地體現數學思維的特點。以下將依據國際上的相關研究對這一觀點作出具體分析,希望能促進這一方向上的深入研究,從而能夠對于實際教學活動發揮積極的導向作用。
一、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重要性
學生的數學能力受到先天素質、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響。有的學生學習能力強,依據自己的理解及老師的講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識,他們不僅能很快地解決問題,而且會有自己的獨特的理解,能憑借原有的知識去掌握新的知識。有的學生只能通過死記硬背來記住知識,沒有自己的理解,學習起來也就相對費勁,他們的思維無條理,混亂,面對沒見過的題目,無從下手。對于這種情況,在教學中只有注重培養數學思維才能解決根本問題。因此,認識培養數學思維的重要性是必要的。數學思維能力與知識、技能緊密結合。教學過程不是簡單地傳授知識,還是全面培養學生各種素質的過程。學習知識的過程,就是運用各種思維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學習中不注意培養數學思維,就無法較好地理解所學的知識,有可能養成死記硬背的習慣。學習的根本任務是讓學生學會對身邊的事情進行真假判斷,對教材上的內容、老師的講解質疑。學生要用自己的數學思維提出自己的觀點,發表有個性的見解,數學思維能力體現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總結能力即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概括自己觀點的能力,它要求學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維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另外,總結能力是綜合素質的表現,所以數學思維能力也體現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實踐操作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從而碰撞出思維的火花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力,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現,是促進學生積極思維、勇于探索的動因。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明確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托爾斯泰也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夸美紐斯說:“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培養小學生從小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是開啟小學生數學思想的一個關鍵。小學生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可以通過實踐操作表現。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動手操作或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最能喚起學生的興趣,保持學生穩定的注意力。
三、注重變化,優化思維品質
1.注重一題多解,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廣闊性。通過一題多解,開拓學生視野,聯系了許多知識。它激發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2.注重變式題(一題多變),有利于思維發散,培養思維的創造性。通過上述變換,使學生領悟到一題多變的奧妙,也使學生處于愉快的探索狀態,從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發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解題能力。另外,在實際教學中,讓學生結合自編題目,也有助于思維能力的培養。3.注重逆向思維。逆向思維是一種創造性思維,所謂逆向思維就是把問題倒過來或從問題的反面思考或逆用某些數學公式、法則解決問題。加強逆向思維的訓練,有利于開拓學生解題思維,以豐富學生的解題經驗,提高學生解題的靈活性。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得到有效的遷移,有助于降低思維定勢的影響。4.提倡回顧反思。在一個數學問題解決之后,往往要認真地進行回顧反思,通過回顧反思檢驗思維的正確性和嚴密性,這是優化思維品質的基本手段。如果沒有反思,他們就錯過了解題的一個重要而有益的方面。通過回顧所完成的解答,通過重新的考慮和重新檢查這個結果和得出這一結果的路子,學生可以鞏固他們的知識和發展他們的能力。這樣的教學活動,既可使學生從反思中檢驗,了解自己學習過程中的成功和不足,又可使教師從反思中獲取反饋信息,以便及時調整完善補救自己的教學不足。
總之,數學教學應該是調動學生探索學習、激發創新、發展個性的教學,教是開放式的引導,學是參與式的體驗,教師要善于運用各種手段,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讓他們自由操作、思考、討論、交流,使學生在課堂上大膽表現,發展個性,使每個學生以主體的身份參與教學活動,才能在教學實踐上轉化為具體的素質教育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