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積累的指導是不容忽視的,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強化熟讀背誦,在誦讀中積累語言

1.閱讀教學淡化內容分析,加強朗讀、背誦訓練。語文教學著重在熟讀課文上下功夫,在記憶常用詞語、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誦詩文佳作上下功夫。一節(jié)課上完了,通過檢查學生是否讀熟、是否能背誦,作為評價自己教學成敗的首要標準。

2.增加背誦量。就現用的教材來看,不論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優(yōu)美的散文,還是含蓄雋永的詩歌,都是學生語言積累的優(yōu)秀范文,但教材中要背誦的地方卻為數不多。以小學語文課本第九冊為例,要求背誦的課文有7篇,共1090字,平均每天背誦卻不足10個字。所以我除了落實課本的背誦量,每單元還挑選3-4個妙語佳句、精彩片斷讓學生熟讀成誦,并把增加的部分列入考核之列。

3.每學期補充8篇左右的詩文和中外現代名篇,要求學生在粗知大意的基礎上背下來,讓學生博聞強記。久而久之,學生對語言的運用就得心應手了。

二、抓好課外閱讀,在博覽中積累語言

1.指導學生精心選擇讀物。我是從三方面引導學生的:(1)省編的《小學生閱讀文選》與教材配套,便于學生遷移自學,是閱讀的好材料。(2)訂閱少兒報刊。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除要求他們人人訂閱《中國少年報》、《小學生周報》和《小學生優(yōu)秀作文》外,還推薦了一些優(yōu)秀的刊物讓學生自行訂閱,并組織學生交換閱讀。(3)結合學校、班級開展的主題活動組織學生到圖書館、書店借閱。

2.指導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俗語云:“好腦瓜比不上爛筆頭?!睂W生讀的東西不少,但是真正留在記憶中的卻不多。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不失為一種好辦法。讀書筆記立足于讀,落實于記。就類型而言,包括摘錄好詞好句、編寫寫作提綱和寫讀后感。寫讀后感屬于創(chuàng)造性讀記,它使閱讀活動由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犹骄浚{動了學生的思維、想象等情感活動的有效參與。

3.給學生展示“才華”的機會。在大量的課外閱讀中,學生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掌握了許多的精妙詞句,他們就非??释约旱呐Φ玫絼e人的肯定。所以我給學生提供盡量多的機會展示“才華”。我的做法是:(1)每周星期六的語文活動課便成為學生們表演的舞臺。(2)在班上的學習園地中,我專門開辟了“讀書”專欄,其中設有“采蜜集”和“知識角”等小欄目,發(fā)動學生把課外閱讀中學到的精詞妙句、百科知識等摘抄上去,以互相交流學習。如此一來,學生的閱讀成績獲得了肯定的展示,心理上產生了極大的滿足感,從而更加激發(fā)了他們課外閱讀的熱情。

三、增加作文密度,從寫中積累語言

1.練在知能轉換處。如教學《小音樂家楊科》,為了讓學生理解并掌握聯想的用法,教學時在引導學生分析理解了課文中有關句子,明確了什么是實物和聯想之后,選取短文讓學生進行聯想練習。

2.練在情感交融處。如《我的心事》,課文教學到“我剛進屋,見一位解放軍阿姨坐在椅子上……我看著眼前的一大堆玉米棒子,不由流下了眼淚”一段時,我指導完學生分角色朗讀后,學生完全沉浸在課文意境中,我馬上安排了寫一段話的練筆:“看著眼前的一大堆玉米棒子,大林會有許多話要對小姐弟說,他會說什么呢?”這樣一安排,學生就有話可說了。

3.練在思維的發(fā)散點。如教學《凡卡》最后一段后,為了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表達能力,我提出假設:“假如爺爺收到了凡卡的信,將會怎樣呢?請以‘爺爺收到信后’為開頭寫段話。”

4.練在情節(jié)的空白處。如《小英雄雨來》中“蘆花村的人們聽到河岸上響了幾槍。老人們含著淚說:‘雨來是個好孩子!有志不在年高!’”這段情節(jié)較簡單,為了加深對雨來英雄品質的認識,我安排了一次擴寫練習,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綜上所述,誦讀、博覽、作文三者都以語言積累為軸心,再加上三管齊下,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學生的語文素質定能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