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學中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
作者:陜西省神木縣馬鎮鎮九年制學校 郭治林
發布時間:2013-09-17 11:27:4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由于受到傳統觀念和中考指揮棒的影響,很多學生認為體育鍛煉是在浪費時間,會影響到學習成績,因而放棄了體育鍛煉,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化課的學習中,久而久之,體育意識明顯減弱,體育素質異常低。本文從體育素質現狀入手,全面分析提高學生體育素質的有效策略。
一、分析影響學生體育意識的因素,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
學生因受文化修養、體育基礎、身體素質和認知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加之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等外部環境的制約,造成體育意識淡薄,所以重智輕體的觀念仍然占主導地位。學生參與體育的意識差,體育意識沒有真正形成。不過,從中學生體育鍛煉活動主觀行為等方面來看,就其行為認識上講,當代中學生在體育活動傾向方面有了明顯提高。從具體落實到實踐的情況看,與其對體育活動的主觀行為相比具有共性,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在中學生群體中,因為受知識與文化背景的影響,對體育活動的價值較以前更有時代意義上的認識。其次,學校體育活動的客觀條件跟不上,體育教師的積極性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學生主觀上想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卻不一定能實現,同時在進行體育鍛煉時,更希望得到體育老師的幫助與指導。如果體育教師的工作熱情很難調動起來,只顧眼前而不顧長遠,將極大阻礙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和體育習慣的養成。
二、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傳統的體育教學是室內講理論室外單純訓練,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參與程度不高。要想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實現從被動體育到主動體育的轉變,提高學生參與體育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首先要改革室內理論課教學。要把老師的講授與學生的主動學習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掌握一定的運動技巧。其次要開展豐富多彩的室外活動。體育室外活動,往往需要較大的耐力與體力,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天與寒冷的冬季,學生會找各種理由逃避活動,原因在于活動形式單一,學生積極性不高。所以,教師要組織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讓學生喜歡這些體育活動。
三、注重教學與生活的聯系,激活學生體育問題意識
一些體育活動雖然是帶有專業特色的,然而大部分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適合初中生接受的形態的。根據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創設問題情境,就能極大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走出課堂,聯系生活實際,收集并利用與現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關的體育信息資源重組教材。例如:在教學“排球墊球”時,就讓學生在體驗墊球技術要領時,圍繞“大人交往禮節”這個主題,根據見面抱拳行禮、熱情握手、上步擁抱等具體情境,體驗墊球的抱拳、伸臂、夾肘、上步要領等,這樣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氣息的題材改編成了學生感興趣的、活生生的題目,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生活中,發現體育就在自己身邊,從而提高用現實思想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培養合作意識,提高體育競爭能力
體育合作意識是參與體育活動過程中,為達到一定的目標而進行的齊心協力、團結互助、共同行動的行為。特別是在體育競賽中,僅靠個人的技術和力量是完全不夠的,必須遵循體育規律,通過所有隊員之間的密切合作、互助,運用嫻熟的戰術與默契的配合,才能取得大于個人作用之和的作用,從而取得最后的勝利。例如:美國NBA的芝加哥公牛隊曾四次奪得總決賽的冠軍,這其中并不是單靠邁克爾·喬丹一個人就能取勝的,還必須與羅德曼、庫科奇、卡爾等密切協作。因此,喬丹、皮蓬與羅德曼被人們稱為“鐵三角”,這不僅是因為他們有嫻熟的技術,而且因為他們是通過默契配合才取勝的。
五、創新教學方式,享受體育運動的快樂
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身體練習掌握體育的“三基”即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合作、創新、探究精神等,導致很多中學生怕上體育課。部分學生雖然喜歡體育運動卻不喜歡體育課。為了讓學生在體育課中感受到體育運動帶來的樂趣,體育教師應該用發展學生能力、培養學生興趣、愛好為主的新的授課方法代替傳統教學方法。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應起到引導作用,而學生作為主體,就應該有大量的時間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