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英語復習課教學中的“成功”體驗
作者:陜西省潼關縣實驗中學 蘇向陽
發布時間:2013-09-17 15:49:0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學生對英語感不感興趣,關鍵在于教師在教學中能否讓學生收獲“成功”。在簡單的“回鍋炒冷飯”式的復習中,學生怎能體驗到成功呢?沒有“成功感”可言的課堂又如何能經得起新課改的考驗,又怎能吸引學生的眼球呢?如何讓學生在英語復習課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我認為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通過“自立”讓學生體驗“成功”
復習課的主要任務是整理知識,而這一分析、歸納、概括的整理過程如果用課堂時間來展開,往往會因內容多、關系雜而由教師越俎代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把這一整理過程提至課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復習和整理已學過的知識。學生可以邊學新知邊整理,也可以學完新知再整理。這樣,學生就有了足夠的時間來構思和串聯自己的知識網絡。如果再像上新課一樣把一切都放到課堂上,把學生已學內容作簡單的重復,一則時間不允許,也容易使學生產生“話題疲勞”感,導致他們注意力分散,思想不集中。因此我布置學生在課前對本單元的詞匯、句型及知識點進行梳理回顧,在課堂上設計任務,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帶著“任務”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在自由會話中得到層層落實。
二、通過“糾錯”讓學生體驗“成功”
英語復習課要讓學生回顧舊知,理清關系,用整體的系統的眼光來重新審視知識間的聯系。我認為英語復習課還應該讓學生復習平時在學習中犯過的“錯誤”,曾經的“錯誤”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及復習后,學生能自己進行“糾錯”,這就是一個提高、一大進步,通過這一過程也能讓學生體驗“成功”。
其中,有“本”可查的更多的是練習中的錯誤,這是學生當時學習的“病歷”。在復習過程中,筆者讓學生把在課外練習、檢測、考試中所犯的常見錯誤或典型錯題摘抄下來,匯編在一起,裝訂成“錯題寶典”。通過經常翻閱,反復閱讀,不斷強化,使正確的解題思路在大腦中形成深刻印象,避免類似的錯誤再次發生。在課堂中,筆者有意識地讓學生“展示”自己典型錯題的收集“成果”,與全班同學分享。欣喜的是學生們在集錯過程中有選擇,有思考,以至于經常能收集到不少第一手的“上等貨”。例如:翻譯“聽到這個消息后,沒有一個人不感到興奮”。 誤:Having heard the news,nobody did not feel excited.正:Having heard the news,everybody felt excited.分析說明:漢語中常用“沒有+主語+不+謂語”這一雙重否定的結構,而英語中否定形式的主語習慣上不能與否定形式的謂語連用,因此nobody……not的結構不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
課堂中,學生的“曝丑”活動,對于自身是一次反思和鞏固的過程,對于別人則是一次警醒和復習的過程。學生的“曝丑”活動,使學生講出了自己學習中曾經的疑惑和困難,容易引起其他同學的好奇和共鳴。讓學生收獲糾錯的成功,將會使學生收獲更多的成功,讓學生更加喜歡英語課堂,更加喜歡英語復習課堂。
三、通過“競爭”讓學生體驗“成功”
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學生好勝、好強的特點,開展多種多樣的生動有趣的競賽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體驗成功過程的辛苦、成功滋味的甘甜。
我充分運用多媒體,如通過課件超級鏈接設計,或設計各檔分值題,讓學生自選點擊進入題組。學生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實力,量力而行,這樣每一個人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
在這樣的競賽中,學生們情緒高漲,積極性很高。學生只要說得有道理,我就加以鼓勵,并抓住時機毫不吝嗇地予以表揚,每個學生都能從中收獲成功。記得在“賓語從句”復習課后,孫晨(學困生)同學在他的日記本上寫道:“在今天的英語復習課堂上,我完成的關于賓語從句的幾個題目全對了,為我們小組爭得了10分,真沒想到我居然也成了有功之臣,而且更令我難忘的是,老師居然為我的成功而大大地夸贊了我,當時我都呆住了,只覺得全身驟然發熱,原來成功會像電流一樣……”競賽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充分地展示了自我,享受了成功帶來的快樂,并從競爭中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從而愉快地接受知識;同時,也鍛煉了學生參與競爭、不怕競爭、學會競爭的能力,讓學生真正學會了求知,學會了生存,學會了做人。
“成功乃成功之母”,讓學生先品嘗成功,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我會一如既往地滲透“成功教育”的理念: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潛能!相信每個學生都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