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師生關系構建之我見
作者:陜西省靖邊職教中心 王生亮
發布時間:2013-09-17 15:44:1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高中英語新課程不僅將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作為培養目標,而且也將情感態度列為課程目標,改變過去只以“知識”為主紐帶的師生關系,構建新型的以“情感”為主紐帶的師生關系,即和諧的師生關系。那么,和諧師生關系對教學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呢?
影響和決定教學效果的因素非常多,但主要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決定。教法和學法是通過師生關系起作用的。離開正常、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和學就會架空而無用武之地。師生關系是決定教學效果的“軟件”,它摸不著,但是卻能真切地感受到;它不能直接運用,但卻作為“基礎設施”和“綠色環境”深刻影響著教學活動。它實際上為教學活動搭建了平臺,開辟了“高速公路”和“綠色通道”。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教學活動有效開展的前提。那么如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呢?根據近兩年的教學經驗,我認為主要做好以下幾點:
首先,教師要有一顆年輕而純真的心。教學活動從深層來看,是師生之間的心靈對話和情感、人格互動,這種對話和互動要求雙方互相貼近,息息相通。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必須保持一顆永遠年輕的心,貼近學生,深入學生實際,知其所求,曉其所好,甚至苦其所苦,樂其所樂。這樣才能縮短或消除師生之間的心靈距離,與其溝通、交流、對話。如果教師老氣橫秋,不屑于學生的思想觀念,就會自斷師生溝通、對話的渠道。當然,這種對話和互動是以真誠和純潔為依托的,不帶功利性。虛偽、世俗、圓滑世故是對話和互動的最大障礙。教師必須剔除庸俗的價值觀念,擯棄社會生活中不良的交往方式。學生心中有一面鏡子,是非美丑自有明鑒。
其次,教師要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教師之所以被定義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原因在于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能力的培養者,而且其道德、行為習慣、處事方式、個性氣質、人格修養等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可以說,沒有哪一位教師不進入學生的人格世界的。學生對教師印象最深的不是其他,而是教師的性格脾氣。因此,教師要涵養性情。在教學活動和日常交往中力戒沖動、暴躁、喜怒無常、言行過激、意氣用事,要始終保持心平氣和,從容淡定,循循善誘;杜絕疾言厲色,舉止失態。對學生要佛眼相看,師心相待,有一顆寬容心。要允許學生犯錯誤,不能一見犯錯就大驚小怪,橫加訓斥,一幅無藥可救的神態;不歧視厭棄后進生;對頂撞教師的學生不針鋒相對,以硬還硬。此外,教師還可以培養自己的幽默細胞,學會幽默。幽默既是潤滑劑,又是調味劑,它可以減少師生摩擦,也可以增加課堂趣味,緩解課堂氣氛。
其三,教師要有一顆愛心。教師不能僅把教書育人當作一種職業而遷就自己守職盡責,而要把教書育人當作體現人生價值的事業,傾注心血和熱情。只有這樣,才會有身心和人格的投入,生命才會煥發活力,工作才富有激情和創造力。所謂“干一行愛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就是這個道理。作為教師,缺乏熱情,就會備課浮而不入,上課照本宣科,更談不上深入學生實際。這必然會引起反向連鎖反應,學生討厭、反感教師,并進而“厭屋及烏”,喪失對所教科目的興趣。
其四,教師對學生要有正確的評價。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占有極高的地位,其言語在學生心中往往有很重的分量。加之學生心理發育不夠成熟,往往很脆弱很敏感,教師不經意的一句話,也許就會極大地觸動學生的心靈。在教學上不乏一言毀人的事例,因此教師對學生的批評和表揚都要注意一個度,避免過或不及。特別是在批評時,切忌諷刺挖苦。一般就事論事,不要將事情引向人格。尤其不放過任何表揚的機會。相對于成人來說,學生有更強的表現欲和認可感,教師隨便一句表揚的話,都可能使他們備受鼓舞,從而催生努力向上的精神。所以,教師不要輕易否定學生,批評指責學生;要盡可能的表揚,甚至要積極創造表揚學生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樹立信心。
總之,和諧的師生關系充分體現了新課程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學新理念。這種新型的師生關系雖不是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但它是我們推行素質教育的前提和有力保障。和諧的師生關系一旦建立,就會成為一種無形的而又強大的精神資源,在教學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豐收的喜悅和良好的教學成果會隨之而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