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歷史時期下,加強小學生的德育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是班主任工作所面臨的首要任務。在德育教育中,達到教育效果最優化的關鍵是抓住最佳的教育契機。班主任在工作中如何捕捉最佳教育契機,尋求德育教育效果最優化呢?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和見解。

一、教師要抓住主題班隊會的時機進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實現教育的針對性和長效性,實現德育教育由點到面的延展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喚起人實現自我教育,乃是一種真正的教育”。班隊會課是班主任進行教育的重要陣地。每周根據計劃和當時實際情況而舉行的主題隊會活動,在廣泛搜集材料和調查了解的情況下,讓學生深入剖析,自我評價,確定個體發展目標,制定發展方案,在學生的自我教育中實現德育由點及面的突破。同時,班主任還應該利用晨會、黑板報等德育陣地,為學生搭建成長的平臺,為學生提供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自我教育中開展長效而有針對性地德育教育。

二、 教師要敏感地捕捉突發事件的教育契機,抓住德育教育的轉折點,實現德育由個體到整體的覆蓋

教育大師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能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小學生涉世甚淺,受生活經驗、認知能力、情緒化影響的因素較大,什么哥們義氣、行俠仗義都可能成為他們追捧的對象,因而出現的各種相關問題也比較多。在小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刻發生的一些事件,更需要班主任老師及時發現并予以引導。

周一早晨,又到了檢查學生作業的時候,經過一陣忙碌之后,結果甚是可喜,學生都完成了各科的作業。于是,我點名要看一下兩個學生的作業。還沒等我走到學生跟前,有兩個負責檢查的學生就站起來說,張某說他不會,就沒寫作業,李某班干部說因不會沒寫就算了。沒寫等于寫完?他不是學習上困難的學生呀,所有作業都不會寫對他來說不可能。顯然,這是學生之間不對老師公開的秘密了。因此我打破以往的檢查安排,提出要交換檢查、對結果負責任,同時我還要再抽查。這么一說,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學生說自己沒有完成作業,我當時真有點想發火。可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經驗告訴我,發火的意義沒有多大。看他們已經低下頭認錯的樣子,我就想到抓住這個機會,進行一次同學之間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誼的教育。我讓他們思考今天的這一做法,再談談自己內心的想法。后來,一個個都很認真地發了言:“我這樣做不是幫他,而是害他,只會讓他偷懶退步……”“這不是真正的友誼,這是對錯誤與懶惰的縱容……”一個小學生,只有當他自己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后,才會自覺地反思,從內心深處產生對錯誤的排斥和抵抗,預防和矯正不良行為。在促進學生個體化發展的同時,實現了德育由個體到全體的覆蓋。

三、教師要及時尋找教育的突破口,挖掘德育的內涵深度,實現德育教育由淺顯到深入的飛躍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國家是大家的,愛國是每個人的本分。”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更應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來進行德育教育。而愛國主義教育應該是學校教育一個永恒的主題,我們教師要關注教育契機的思想性,挖掘德育的深度,將集體主義教育拓寬到愛國主義教育的層面上。

比如每周的升旗儀式,是一種莊重、嚴肅的德育活動,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但升旗儀式的過程反映出了許多問題,例如學生意識上不重視,唱國歌不嚴肅等。從中反映出學生熱愛國家的思想觀念不夠深入,在學生的意識中國歌概念很淡薄。于是,我就從升旗儀式這樣一件小事入手,對學生加強教育,誦讀國歌的歌詞,交流國歌的由來,再唱國歌,然后回憶以往視頻中看過的天安門升旗的場面,讓學生聯系生活回憶還有什么情況下升國旗、唱國歌。學生很容易就聯想到奧運會頒獎典禮、國慶節等,學生們在一系列的教育情境中,受到了愛國主義精神的洗禮,提升了思想境界。另外,利用生活這本大書和各科教材,適時教育他們愛家鄉、愛學校、愛集體,促使其理想、信念和志向的形成,激勵他們刻苦學習、發憤圖強的精神,將德育的有效性落實在反復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上。

總之,德育教育不能僅靠一日之功,教育的時機很多,但卻稍縱即逝。我們教師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用敏銳的目光、靈活的思維及時地抓住教育的每一個契機,有效利用教育素材和策略,提高德育的實效性,促進學生思想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