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流動的花朵在關愛融合中成長
作者: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西影路小學 亓小榮
發布時間:2013-09-17 11:42:4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是誰把我們的馬路掃得越來越干凈,是誰建起了城市的高樓大廈……是那些越來越多背井離鄉,來到我們身邊的兄弟姐妹們。在高樓林立的都市里,他們正在為我們城市的發展“添磚加瓦”,我們的社會有責任關注城市生活中的這些人,讓他們的子女——“流動的花朵”享受平等的教育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為此,我在自己的工作中大膽嘗試,探索和實踐“讓流動的花朵在關愛融合中成長”教學活動,讓“流動的花朵”享有更多關愛陽光的普照,使這些“流動的花朵”茁壯成長。
一、讓“流動的花朵”在關愛融合中成長
1.走進孩子內心,關注學生感受。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大多來自不同地區,語言溝通困難,教材差異、家庭文化背景不同,教育管理起來困難大。因此在學生報到時我都詳細了解每個學生情況,并要求自己在開學第一周必須與每個學生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我不僅了解了學生的情況,也讓這些學生及時了解學校情況和各種規章制度,使他們很快熟悉同學,融入班級、學校。通過這樣的交流,師生之間沒有了陌生感,對教學活動的開展和實施打下良好基礎。同時我還建議學校大隊部、衛生室專門為這些學生開展心理咨詢服務,鼓勵他們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揚起信心的風帆。
2.體現學生差異,構建“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
新課程理念要求關注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大量涌入的大班額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實施無疑存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針對這一實際情況,我從備課、上課、作業批改、課后輔差、測試考核五大環節入手,給自己提出明確要求。教學中,我將自己是否關注外來務工子女,是否創設“共享陽光雨露的課堂教學氛圍,始終作為貫穿課堂教學重要的一條,使這些學生從心理、精神、習慣等各個方面融入班級教學活動之中。
二、改變教學方式,形成“共享陽光雨露”的教學氛圍
1.合理制訂教學目標,體現學生個體差異。
我在確立教學目標時,緊緊圍繞本節課的主題,從知識、能力、情感三個方面設計教學目標。在制訂目標時,體現差異教學目標。外來務工子女增多造成的大班額現象,我在制訂教學目標時體現差異,因為他們學習動機、學習習慣、知識基礎、認知能力及學習策略等方面都與城市孩子存在差異,教師應該考慮確定彈性目標:基礎性目標、提高性目標、發展性目標,無論對于哪一個層次學生,為他們設立的目標都應在最近的發展區,讓差異教學始終貫穿課堂教學。
2.教學方法靈活多變,師生互動、生生互補。
為適應來自不同地域、不同基礎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加入的大班額課堂教學的需要,我經常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生心理特征和學生的知識基礎,以及學科特點、教師特點和教學時間,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
(1)關注每一名學生,縮小差距。新課程強調教學應當關注人,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為了讓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與同班學生之間的差距盡快縮小,我上數學課從這些孩子最熟悉的生活入手,引起孩子們的興趣,拉近與他們的距離。
(2)小組合作學習,師生互動、生生互助。新課程的教學觀要求回歸教學的本質——“師生交往、生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師生互教互學,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回歸生活、回歸兒童。為此我在教學中經常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有效地提高大班額課堂教學質量。
(3)運用多種評價方式,體現評價多元化。質量,不僅僅是指掌握的知識和技能,還包括過程與方法的體驗,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和效果。評價,不再是強調“甄別”與“選拔”,而是強調“促進學生發展和教師提高”,因此要建立發展的評價觀,評價的標準應多樣化,因學習者、學習環境、學習內容而區別對待。
“讓流動的花朵在關愛融合中成長”是我們落實教育機會平等的重要舉措。讓“流動的花朵”享有更多關愛陽光的普照,使他們融入到集體當中是解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的前提。隨著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增多,在常規教育、教學目標的制訂、分層教學、校本教研、小組學習、家校互動上做文章、想辦法,這樣才能真正體現教育的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