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些寬容》教學設計
作者:陜西省渭南市實驗初級中學 呂西蓮
發布時間:2013-09-17 17:07:1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學習文章嚴謹的思路,緊湊的結構。
學會道理論證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自主探究,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提示點撥。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高尚的人格修養——寬容。
二、教學過程
1.導入:學生交流搜集的有關寬容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出示不懂得寬容的反面事例:
·小孩不明事理大人不懂忍讓,家長互斗釀命案
·周瑜因對諸葛亮不寬容而致使自己兵敗含恨而死
·王倫不寬容林沖和其他好漢而遭殺身之禍
·慈禧下棋因別人吃她一馬而殺對方一家遭辱罵
(學生思考并交流看法)
過渡:孔子的弟子曾經問孔子:“老師,有沒有一個字,可以作為終身奉行的原則?”孔子回答說:“那就是‘恕’吧!”孔子所說的“恕”,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寬容。那么怎樣才能做到寬容呢?讓我們從郭安鳳的《多一些寬容》中尋找答案吧!
2.速讀,明確觀點:
思考:本文作者表達的觀點是什么?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快速搜集所需信息。
過渡:人與人相處為什么要多一些寬容?怎樣才能做到寬容?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深入探究。
3.析讀,理解寬容:
思考一:人與人相處為什么要多一些寬容?
思考二:怎樣才能做到寬容?除文中指出的幾點,你還有什么見解嗎?(自讀勾畫所需的信息,小組合作交流展示。)
過渡:圣經中有這么一句話:“如果有人打你的右臉,你就把左臉也給他,這可以算是寬容的一種體現;現在如果他拿刀子在你的胳膊上捅一刀,你是不是還要繼續讓他在你的心臟上捅一刀?”(學生回答)作者是如何闡述的呢?
4.議讀,正視寬容:學生根據作者的闡述回答問題。
思考一:文章最后一段是否多余?為什么?
思考二:你認為生活中哪些人和事不值得寬容 ?
(學生相互討論,并展示交流。)
下面請同學們學做調解員,用本節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5.走進生活,學會寬容:
遼寧撫順一女子駕一輛寶馬車路過一個自行車修理攤,刮倒了一輛待修的自行車。女子停下車后要求修車師傅賠償她的損失,并對修車師傅百般辱罵,雙方因此發生爭執。
我會對修車師傅說 。
我會對那位女子說 。
小結:太陽的身上也有黑點,月亮的臉上還有雀斑。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完人,都可能犯大大小小的錯誤,所以我們要以律己之心律人,以恕己之心恕人,寬容他人,善待自己。
6.小組合作,設計試題:
溫馨提示:從議論文的論點、論據、論證方法、結構、語言等方面,給本文設計兩個問題。
示例:我們常說“事實勝于雄辯”,請就你感受最深的一點為文章補充幾個事實論據。
7.欣賞歌曲,升華情感:播放歌曲《惟有寬容》,同時展示“負荊請罪” 、“宰相肚里能撐船” 、“仁義胡同”等故事畫面。
三、教學反思
本節課從寬容的重要性導入,通過正反兩方面對比,讓學生帶著思考走進課堂,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他們學習議論文的興趣;接著通過速讀課文進行整體感知,明確本文中心論點;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入析讀,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理解寬容的意義,及如何才能做到寬容,并讓學生在明確作者所指出的幾點之外發表自己的見解,引導他們的思維向縱深方向發展,既掌握所學,又超越所學;然后用圣經中的故事引入對寬容的原則的討論,讓學生學會辯證地思考問題,進而讓學生理解補充論證使議論文說理更加嚴密,然后讓學生依據作者的闡述去評判生活中不值得寬容的人和事,達到對課文更好的理解;本著課堂教學是以學生思維的主動性為核心的原則,接著我通過做調解員,運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實現學生在課堂上的文思飛揚;然后通過設計習題促使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最后用歌曲升華課堂,使學生的情感達到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