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寬語文學習空間
作者:陜西省西安市戶縣電廠中學 楊小紅
發布時間:2013-09-17 17:44:3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相等”這一理念逐漸成為語文教師的共識。如何開發和利用語文學習資源?有效的閱讀積累和交流討論,可以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的空間,是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創造潛能的有效教學方法。
一、語文教學現狀分析
作為語文教師,我常常感到困惑疲憊。究其原因,一是學生對語文學習表現出被動倦怠。升入初中后,由于數學課和英語課難度加大,學生適應慢,難免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學習。語文是母語,又有一定的基礎,學生漸漸地從思想上自覺或不自覺地放松了對語文的學習。其次,我們的語文教學也存在一定的誤區。課堂上我們以教參為依托,貫穿“詞、句、段、篇”的思路,分條縷析,常常是把課文肢解的七零八落,失去了閱讀、感悟和熏陶的作用,而學生只是將知識與技能簡單地獲取,把課文拆成散亂的“零件”并胡亂地“塞”進腦袋,并不能把這些“零件”進行重組和再塑造。
再說說作文,由于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普遍重閱讀輕寫作,重語言輕文體,加之作文教學的復雜和艱巨性,很難上好一節針對性、指導性強的作文課,因而學生面對作文愁眉不展。一些學生面對作文無從下手,不是提筆忘字,就是不知道寫什么,要么抓耳撓腮,要么呆若木雞。學生寫作文被動,教師批閱作文更是無奈,語文老師越教越乏味。學生認為語文課聽與不聽、練與不練一樣,特別是與初中階段的數學、英語相比,語文很難在短期內快速提高成績,這使得一些學生對語文課越來越不重視,語文學習越來越被動。
二、拓展語文學習空間,提高語文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將語文學習引向生活,還得從學生們感興趣的事入手。在他們這個年齡段,男生大多喜歡體育、戰爭、歷史、自然科學類的書,女生則大多喜歡一些情感細膩、文筆優美的散文或小說,當然也有學生喜歡游戲動漫類的書。于是我和學生們共同商討,擬定了幾個專題題目:歷史故事、成語故事、自然傳奇、世界之窗、戰爭紀實、詩歌美文等。我要求學生按擬定的專題題目,每周選擇1~2個專題,完成1~2篇相應的積累作業。
有的學生把班級里、社會上的好人好事或不良現象寫進了積累本,有的把自己學習、生活、交友等困惑也寫進來了,于是又有了“實事點擊”、“我的困惑”、“我的青春我作主”專題。根據班會課內容,我還設立了“勵志故事”、“名著推薦”。漸漸地,我們的專題題目越來越多,積累作業變得越來越受歡迎了。
只有積累還不行,還必須有溝通交流。我利用下午課外輔導時間,組織學生傳閱點評積累作業,特別好的在全班展示,每周一次。后來發展為每節課的前10分鐘是學生們自由表達交流的專場,歷史故事、自然傳奇、歌曲美文等大家感興趣的話題,在課堂上師生共享。每當學校組織一些大型活動,比如拔河比賽、廣播操比賽、運動會、元旦文藝匯演、講演比賽等,同學們都非常興奮。活動過后,我趁熱打鐵與大家交流,哪些場面或細節或人物讓你感觸頗深,然后布置一篇小短文,題目內容自定。
有效地積累和交流極大地促進了語文課的學習,正如葉圣陶所說:“有了優美的原料可以制成美好的器物……”漸漸地我們的語文課堂不再是一潭死水,同學們活躍起來了,樂于質疑,樂于討論交流,有時甚至展開辯論。漸漸地同學們會自覺地完成課前預習,搜集整理相關材料,不再畏懼小練筆、日記、周記。他們也慢慢悟出語文課學習不能拘泥于課本,要熟悉生活,細心觀察。處處留心皆學問,所見所感皆好文章。
陶行知先生說:“活書是活的知識寶庫。花草是活書,樹木是活書,飛禽走獸小蟲微生物是活書,山川湖海、風云雨雪、天體運行都是活書。活的人,活的問題,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變化,都是活的知識寶庫,都是活的書。”當我們努力拓寬語文學習空間,逐步實現開放式教學,學生得以開闊視野、豐富體驗、發展思維,學生的觀察感受能力、綜合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收集作息能力、組織策劃能力以及互助合作的團隊精神得以鍛煉,學生能夠更好地體驗感悟生活,提升精神境界,成為學習和生活的主人。
讓我們熱愛語文,熱愛語文教學。一個人只有認識到自己的母語是世界上最優美的語言,才能把漢語的魅力用最璀璨的語言、最激情的文字展示出來,讓我們在奇妙無比的語文世界里盡情徜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