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教育理念,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作者:陜西省楊陵區西大寨中學 金智宏
發布時間:2013-09-17 17:26:4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教師的教學思維、教育理念也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不能搞一言堂,更不能牽著學生走,而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成為物理教學中的主體,使學生自己建構屬于自己的知識。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讓學生從傳統的教育方式中解脫出來
舊的教育方法就是把學生看成毫無知識的人。學習過程只是學習者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在學校里,學習只是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的過程,只是要求學生記住一些概念、原理或只能應付課本上的一些習題。這樣學生學到的知識只是零碎的、片面的。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只能生搬硬套,不具有發展性、創造性。新的形勢要求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要具有探究能力、創新能力。這就給我們初中的物理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的教育就不能按照老路走,要創新。新的教育理念認為:學習不只是學習者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學生自己主動建構知識。只有學生自己去開動腦筋,去思考問題,才能得到真知。筆者任教兩個平行班物理,曾做過這樣的嘗試,在講述阿基米德原理時,一個班采用注入式教學,要求學生記住阿基米德原理,再進行一般的計算。而另一個班則是讓學生自己動手、開動腦筋,從試驗中尋找結論,教師在旁邊只作一般的指導。兩天后,進行章節測試,發現后者的情況完全優于前者。這說明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要讓學生自己去建立自己的知識庫。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論,更新觀念。在物理教學中讓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學生是知識的建構者,而教師只是學生建構知識的支持者。
二、讓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
教師不能把學生純粹地看成被動的受教育者,把課本上的知識原汁原味地傳遞給他們,要充分相信學生有建構知識的能力,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實,他們對自然界中的許多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都有親身的經歷和體會。如他們知道插在水中的鉛筆會變彎,搬不動的石頭可用硬棒去撬動,接在電池上的小燈會發光等。諸如這類問題學生都很了解,只是沒有系統化、知識化。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放得開,對某些物理現象和物理問題要讓學生自己去回憶、去想象、去探究。
三、創設師生互動的協作環境
“師生互動”是指師生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交流,不只是認知信息方面的,更主要的是情感信息的交流與互動。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深深感受到,師生之間的感情因素是相當重要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推動作用是重要的,但我們決不能忽視學生對教師的推動作用。有些物理現象、物理問題學生有更好的解決辦法,“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這是老師必須要認識到的,這樣不但能使教師得到提高,更是對學生的肯定和鼓勵。我們的教學不能忽視這一合作的培養。我們使用的初中物理教材的物理知識都比較有趣,它們都來源于現實生活,所以物理課堂是培養學生自己思考、自己探究、相互合作的好場所。
四、精心設計教案讓學生由被動變主動
物理教學中,教師應運用物理本身的魅力,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時教師本身以飽滿的熱情、強烈的求知欲、熱愛物理學科的情趣,帶領學生探索物理世界中的奧秘,就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巨大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教學效果出發,通過精心設計,將最新的教學理念融入到每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注意廣泛收集物理學科最新成果,結合教學內容,巧妙地包裝,隆重地介紹,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科教學的特點,引導學生注意物理學科知識與經濟建設的關系,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運用實驗法、談話法、調查法、文獻法等學習方法,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方式中解脫出來,進行自主式、研究式學習,這樣就能獲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總之,初中物理教學的方式方法是多元化的,每個教師的特點和能力不同,教學特色也因人而異。但是,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創新,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學習的主人,真正使初中物理教學做到增長學生科學知識,加強觀察、思維、創新等能力的培養,使我們的學生成為新世紀的創造型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