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去想自己能否成功,既然選擇了教育,便只顧風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做好園丁,既然鐘情于學生,就勇敢地吐露真誠。我不去想身后的冷雨寒風,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就只有背影。

這是陜西省漢中市西鄉(xiāng)縣城北小學黃宗躍案頭的一首小詩,展露著他對教師職業(yè)的理解和詮釋。多年來,在教育工作的第一線,他搞好教學工作的同時,筆耕不輟,抒寫著教育的清風細雨,潤物無聲。他說:我的職業(yè)和學生是太陽最燦爛的一束光輝,我用心血呵護守望,用夢想去點燃夢想!

第斯多惠曾經(jīng)說過:“教師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黃宗躍一直在踐行這個原則。他的課堂和諧、輕松,師生關系如春風春水般的融洽。他用知識激活知識,用心靈激動心靈,像泉水互相滋潤,像星光彼此輝映。在交談中,黃老師提起了一次難忘的課堂經(jīng)歷:在新課的導入過程中,老師旨在調(diào)動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可是那天將問題擺出來時,意外出現(xiàn)了——學生不約而同地說著“不知道,想到課文中去看一看”的時候,有一個聲音卻高喊著“我知道”。 問題明擺著,想“躲”著走是萬萬不行的。黃宗躍想,既然一堂課的教學目標已經(jīng)有部分學生實現(xiàn)了,那不妨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請他們來當一回“小老師”, 充分給他們展示的機會,同時也借助他們的力量幫助其他學生一同進步。于是他把這堂課的學習目標寫在黑板上:哪幾項目標你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就請你在課堂上盡情展示吧!有的說會認會寫生字了,有的說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在一項學習目標的展示之后,黃宗躍要求說一說他們是用什么方法學會的。小老師們教完了,他又開展了一項特別的展示活動:鼓勵沒有當小老師的那部分學生也來顯顯身手,看他們的學習目標實現(xiàn)得怎么樣。如果他們某項目標已經(jīng)實現(xiàn),就對負責此學習目標的小老師進行獎勵——送他一個“優(yōu)秀指導教師”的稱號……正是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顯現(xiàn),學生可以盡情暢談自己對課文的獨特理解,給學生最大的自主空間。

在黃宗躍的教學生涯中,他最關心的是學困生,他總會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幫助他們。在采訪中,黃宗躍深情地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班上的學困生小麥進步了,黃老師準備送他一份小禮物。可就在張羅禮物時,有學生說小麥偷了別人的新鋼筆。在調(diào)查事件過程中,黃老師得知小麥是單親留守孩子,他之所以那樣做是因為他羨慕母親贈送給孩子禮物時表現(xiàn)出的那份親情,而這,是他永遠也得不到的。黃老師沒有批評小麥,更沒有在學生面前提起這件事,而是買了一模一樣的新鋼筆,將此作為贈送給小麥的禮物。當小麥流淚接過禮物時,他這樣說道:雖然我沒有爸爸媽媽的愛,可是老師您對我付出了這么多,您就像爸爸媽媽一樣,誰的愛不是愛啊?老師,請您放心,我會做個好孩子——黃老師把更多的關愛放在了學困生身上,激勵他們,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正因如此,他備受學生的愛戴、尊敬。

黃宗躍深知一流教師是以教育理念為先導的。他曾經(jīng)說過,當一名好教師不容易,除了要有敬業(yè)的精神,還必須有敬業(yè)的能力,只有不斷學習,充實自己生命的養(yǎng)料,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甘露。因此,他博覽群書從未間斷,讀書已然成為黃老師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時常在閱讀中與大師交流,增長知識,反思教育。也許,每一個作者的成長經(jīng)歷是不同的,但他們寫作的欲望卻都是在閱讀和生活不斷積淀的基礎上萌發(fā)的,黃老師也不例外。有了一定的閱讀功底后,他開始嘗試將自己在教育歷程中的發(fā)現(xiàn)與思考凝結成一些短小的散文,并大膽地向教育雜志投寄。起初,他的稿子不是被退回就是石沉大海。在挫折面前,黃老師并不唉聲嘆氣,仍然心態(tài)平穩(wěn)地堅持創(chuàng)作。他曾經(jīng)說過,“作品發(fā)表不發(fā)表我并不在意,因為教育寫作本身也是一種快樂。”正是抱著這樣的平和心境,當?shù)谝黄恼掳l(fā)表時,他沒有欣喜若狂的感覺,反而顯得很平靜。因為他已經(jīng)對自己的作品充滿了信心,能夠發(fā)表,也就不那么意外了。從那以后,他的作品中稿率越來越高,創(chuàng)作的熱情進一步得到激發(fā),信心也更加充足。現(xiàn)在黃宗躍已經(jīng)留下了近20萬字百余篇教育類作品,這些作品在《陜西教育》、《教師報》、《教師博覽》、《教師文匯》等省市級教育刊物發(fā)表,并獲得好評。當談及“夢想”一詞時,黃老師動情地說:“誰沒有夢想呢?能當一名教師是我的夢想,如能用自己的夢想去點燃孩子們的夢想,到孩子們的夢想成真之日,自己的夢想也就成真了。”

黃宗躍說,只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就是好的作品。他將多年的寫作經(jīng)驗一一傳授給自己的學生,也有不少學生在報刊上發(fā)表作品。當問起他有沒有“作家夢” 時?他坦言:有,但不強烈。他說,他喜歡和學生在一起,能夠見證他們的成長是最快樂的事情。他喜歡將自己的教育歷程用筆記錄下來,當和同行們交流這些和學生共同成長的故事時,或許能夠更多一分堅守教育的信心與力量。黃宗躍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一方面他通過事實的記錄反映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新方法,以此和教育戰(zhàn)線上的同行們相互交流、共同提升;一方面,他善于捕捉教育歷程中的感人瞬間,用文學的方式宣揚真善美。

人們常說:“知足常樂”,可在夢想這塊土地上,黃宗躍卻是一個不知足的開墾者。為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他又利用業(yè)余時間進修了西南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并學以致用,在創(chuàng)作中將中國文學的有益營養(yǎng)及表現(xiàn)手法融合起來。憑著倔強和執(zhí)著,經(jīng)過多年的勤奮耕耘,黃老師收獲了一連串的創(chuàng)作果實,他創(chuàng)作的《暖冬》、《請你表揚我》、《誰為錯誤埋單》等多篇教育小小說被多家文學期刊發(fā)表、轉(zhuǎn)載。

從教十余年,黃宗躍嚴謹治學,刻苦鉆研,不圖虛名,只為奉獻。他在平凡的崗位上踐行著神圣的使命,他把滿腔的愛都獻給了三尺講臺,他把美好的青春獻給了自己鐘愛的教育事業(yè),始終執(zhí)著而癡情地守望著他心中的那一束陽光,編織著一個基層教育工作者淡定優(yōu)雅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