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感的培養
作者:鎮安縣靈龍鎮三義小學 郝幫華
發布時間:2013-08-23 12:26:5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小學是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感體驗能力的積累階段,教師應該充分把握住學生智力和認知能力發展的契機,對學生的語感進行培養,以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一、 朗讀與背誦
通過接觸大量的言語材料以及大量的對話練習,學生能從語言的規范使用中積累一定的經驗。在小學這個學生語感積累的基礎階段,朗讀和背誦對學生語感的形成具有現實意義。
學生通過大聲的朗讀課文,刺激了其語言和聽覺感官,同時,配合教師對其語言和語調的點撥,在朗讀課文的時候,學生能夠對規范使用語言積累一定的經驗,對語言產生一定的直覺。教師通過點撥學生朗讀的語調,可以幫助學生在朗讀中體味文章蘊含的情感,提高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幫助學生積累語言內涵。背誦作為小學語文的教學要求之一,是幫助學生記憶好詞好句,督促學生對規范語言進行記 憶和積累的一種教學手段。通過對課文和優秀語文作品的背誦配合教師的講解,學生能在背誦中積累一定的語感。
語感是人們在長期的言語活動中形成的一種對語言的直覺和認知能力,語感的形成少不了大量言語材料的配合使用和教師適時的指導和監督。因此,我們教師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應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語言訓練的條件,以幫助學生語感的形成。其中,朗讀比賽和背誦比賽的舉辦,是最適合小學生且成效較高的一種提高學生語感的方法。
二、 閱讀
大量的閱讀同樣有助于學生語感的培養。閱讀包括了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兩部分。在課文閱讀中,教師會對文章進行統一的講解,學生能夠在教師的講解中提高或糾正自己對文字內涵的認識。閱讀有助于學生對字句的理解,對主要內容的把握以及對文章層次的區分。在閱讀中提高學生語感,有助于學生對語言從感性認識逐步提升到理性認識,從而能夠形成一定的語感,有效地指導學生自身去吸收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
經過了課內閱讀中教師對學生閱讀技巧的培養和學生初步的語感的形成后,通過課外閱讀來提高學生的語言和情感的感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該多閱讀課外材料,通過篩選和比較歸納出適合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短篇或長篇的文章,以推薦給學生,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感。在大量的閱讀課外材料中,學生能夠積累一定的好詞好句和一定的語言使用的規律,對學生語感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三、 作文教學
作文是學生一切語文能力的體現。學生的語感能夠幫助學生使用合適的詞匯來表達情感。同時,通過大量閱讀中畫面感的捕捉,學生的措辭和語句都會有一定的提高。通過作文教學來培養學生的語感,首先要注意學生對畫面感的捕捉,以及學生對一個場景的表達方式。在小學語文不同的教學階段,教學對學生語感培養的要求都是不一樣的。小學語文作文學習的初級階段中,學生主要接觸的是看圖作文,學生需要通過觀察該圖、然后進行聯想、最后寫出作文。而小學語文作文學習的中年級階段,則是對一件事物進行描述等。而到了高年級,除了要求學生能夠準確地描述出他所要闡述的事物外,還要合理地表達情感。因為對于處于不同階段的學生的語感培養方式也是不同的。在初級階段中,教師應對學生所看到的圖中的事物進行指導,如:有什么人、發生了什么事等。并指導學生組織語言形成一篇語句通順、表達清晰的作文。而在作文教學的中級階段中,學生需對一件事到進行較為詳細且條理清晰的描述,在閱讀和生活中所積累的大量的字詞句可以在這時得到應用到學生的作文中。而在小學語文的高級階段中,教師應該著重引導學生在作文中表達出情感。通過習作,學生能夠運用語感進行語言的表達和情感的表現。作文教學是學生展現自我語感的最好的一個方式。
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字詞句的訓練,幫助學生熟練地把握語序和表達情感,強化學生的語言感受。
四、 日常積累和實踐
學生的語感的形成少不了其日常的積累和實踐。語感是學生在長期、規范的語活動中形成的對語言的直覺、正確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的綜合表現。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通過大量的言語以及聽他人所說的言語來與他人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們不斷地對自我的語感進行積累和實踐。因此,教師應該為學生創造各種情境對學生的語感進行訓練。如在課堂上設置辯論比賽等。通過辯論比賽加強學生之間的言語交流和思維碰撞,真正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