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作者:陜西省勉縣溫泉鎮中心小學 杜建紅
發布時間:2013-08-23 11:07:5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數學是一門具有高度抽象性、嚴密邏輯性和應用廣泛性的學科,學習、理解、掌握和應用總會感到有一定的難度。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一直在努力探索怎樣才能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下面我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覺得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創設故事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毫米的認識”時,老師可以創設如下的故事情境:從前,毫米和厘米是一對好朋友,它們共同生活在一把尺子上,可是有一天,厘米看了看身邊的毫米,心想:“毫米這么小,竟然和我平起平坐,太不公平了。”于是,厘米很不服氣地沖著毫米說:“看看你,這么小,每次主人讓我和你去測量時,總是我出的力最多,你只是偶爾量一下,幾乎派不上用場,你算老幾?竟然和我平起平坐!”這時老師問學生:“如果你們是毫米,聽了厘米的話心里高興嗎?”學生回答:“不高興。”老師又問:“那你們會怎么說?”此時學生們的情緒立即高漲起來,有的說:“你的1厘米是我們10個1毫米組成的。”又有的說:“有的東西不夠1厘米時,你能測量嗎?”……同學們結合自己學到的知識,說得頭頭是道。就這樣,老師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學生喜歡的童話故事巧妙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對新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探索的過程中去,準確地掌握了毫米的概念以及厘米與毫米的關系。
二、探索規律,引發興趣
數學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解答某個具體問題,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學會探索發現與掌握數學知識的內在規律性,能夠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在發現規律的過程中,逐漸積累愉快的體驗,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教學“乘法口訣”時,學生發現相鄰兩句口訣間相差的數是固定的,3的乘法口訣相差數為3,4的乘法口訣相差數是4,那么,再學習5、6、7、8、9的乘法口訣時,就可以應用規律自己獨立編寫的乘法口訣了。又如教學“9加幾”時,學生不僅掌握了計算方法,更重要的是總結出了“湊十”的計算規律,再學習“8加幾”、“7加幾”、“6加幾”時,就能應用規律依次類推了,掌握了規律,就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有了學習的主動權,就進一步引發了學生的興趣。
三、注重實踐,以動促思,喚起興趣
例如:教學“圓”的知識,為了讓同學們更了解圓,從而主動積極地投入到這部分知識的學習中,我讓同學們親自動手,用一張正方形的紙,按照一定的方法對折數次之后,剪出一個等腰三角形,然后將其展開,觀察得到的圖形。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時有問題提出,有的同學發現,展開的圖形很像一個圓,他們頓時驚喜不已,有的同學卻滿臉疑惑的表情,手中舉著一些四分五裂的紙片……無論是最終得到圓還是得到碎紙片的同學,個個都睜大了眼睛望著我,迫切地要我給這一切作個解釋。看著這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我也激動不已。是啊!在親自參與了這個探索過程之后,孩子們是多么渴望知道知識的真諦呀!
四、用“成功效應”穩定興趣,讓學生嘗到成功的滋味
所謂“成功效應”就是指由于獲得成功所產生的異常積極的情緒體驗和濃厚的興趣,并強烈期待進一步的成功的心理現象。所以說成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最好方式,如果學生克服了較大的困難取得了成功,他以后的興趣就會更濃,學習也會更積極。在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如果他們經常困難重重、一籌莫展,長此下去,就會對數學學習失去信心。教學中教師要在突破難點上下功夫,在技能上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并盡可能做到當日的學習內容當日消化,還要注意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與進步,及時鼓勵,及時表揚,只有幫助學生減少學習中的困難,使其獲得成功的喜悅與自信,才能使其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才能培養學生穩定的學習興趣。就好比俗話所說的:讓他嘗到一點甜頭,他才會覺得有奔頭。
總之,要想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一定要多動腦、多思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結合小學生的各種心理、生理特點,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真正讓他們喜歡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把每一堂課上得讓學生覺到課伊始,趣已生;課進行,趣正濃;課結束,趣猶存的最佳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