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翔博士說:“當孩子忘我地投入地做一件事的時候,他(她)就是天才?!辈剪敿{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把教學變成一件樂事,學習古圣先賢“寓教于樂”,培養興趣,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才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途徑。具體有以下做法:

一、妙演講,別樣風采

愛因斯坦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一種情緒。人如果對某一事物產生興趣,就能推動他積極地尋找能滿足他興趣的事物。成序列化的課前三分鐘演講,就成為改進教學方式,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一個突破口。高一一開學就讓學生談談《開學感悟》;一周后開始進行名著閱讀,如《三字經》感悟、《論語》一則感悟、《平凡的世界》感悟等;后半學期以“成語接龍”、“美文欣賞”、高考佳作賞析為主。寫開學感悟,學生就自己的所思所想談想法有話可說,也能給其他學生以啟示。而讀名著會讓學生感受到大家的哲思,啟迪自己的心靈。在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登臺亮相之后,膽量有了,信心有了,學習的興趣就更濃了。演講與欣賞別人演講的同時,獲得雙贏,這也符合了《新課標》 “口語交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 的要求。

二、巧導入,匠心獨運

巧妙的導入能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緊緊地抓住學生的視線。例如作文課《巧擬標題,畫龍點睛》導入部分就地取材,選擇“校園里的春天”拍成兩分鐘的視頻,讓學生擬題,強調擬題的重要性,順理成章。再如《仁義禮智,我固有之》這一課,選擇了一段《女孩突墜深坑,的哥跳下救人》的視頻,進而引出主題“仁義禮智,我固有之”。如講《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我引用了于丹教授的話“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讓學生在思想相互碰撞中懂得感恩。如復習《對聯》,導入時引用了高考百天動員橫幅上的對聯:“感親恩關中三年滴水穿石永不言棄,報師情拼搏百日蟾宮折桂志在必得”。這樣既關注了身邊事,又進行了勵志教育,還了解了對聯常識,一舉三得。同學們的積極性極大地調動了起來,課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三、馭科技,異彩紛呈

根據不同的課,可適當輔助一些圖片、音頻資料等,讓多媒體真正成為教學的輔助手段。教師要與時俱進,理論聯系實際。傳統的教學方法是說教式教學法,其理念滯后落伍,無法適應時代的變化和學生的需求。隨著社會的發展,新事物不斷增多,人的感官要求也就越高,學生需要不斷有新的感官刺激,需要學習的動力,而動力來源于興趣。如《動物游戲之謎》一課,在拓展延伸環節播放“鯊魚被割魚鰭”的視頻,讓學生從感官上受到沖擊,進而激發他們保護動物的熱情,讓人與環境更和諧。如《短歌行》一課,播放《三國演義》中曹操對酒當歌的視頻,讓學生身臨其境,了解一代梟雄的憂。如《中國建筑的特征》一課,我向學生展示了一組自己旅游時拍攝的照片,房屋的構造、建筑的別樣風采盡顯眼底,再配以文字說明,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合二為一,學生樂學,老師樂教,課堂氛圍和諧。

四、情激情,情情相生

課堂是教學的主戰場,只有以心激心,以情動情,才能激活課堂。十年來,我始終以飽滿的激情去感染學生的情緒,讓課堂充滿激情,善用生動幽默的語言會有效激情。一個富有激情的教師,他的語言表達應是聲情并茂、抑揚頓挫的,言語應是富有哲理而幽默的。如果教師充滿激情,聲音洪亮,妙語連珠,有時候聲音高亢起伏令人振奮,有時候語調低沉令人傷感。這就成為激情的催化劑,就能使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巧用豐富的肢體語言,也能起到激情的作用。像梁任公一樣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嘆息。一位和善的讓人親近的學者形象躍然紙上,學生怎能不喜歡。

總之,語文教學的目的就在于使學生愛學、樂學、善學,充分利用各種方法擴展教學形式,如此牽住“牛鼻子”,語文課堂必定生機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