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體 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作者:甘肅省山丹縣東樂中心小學 張文盛
發布時間:2013-08-23 14:36:4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自主探究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習能力,這正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在多媒體技術廣泛應用于教學領域的時代,如果能充分合理地巧用其優勢,創設出愉悅、寬松、合作的學習環境,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就能得到更好的培養。
一、巧用多媒體手段進行學法指導,使學生掌握自主探究的本領
教師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應從小學生思維發展的實際出發。由于孩子正處在由具本形象思維向一般形象思維和初步抽象思維發展的階段。也就是說,小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具體的形象的知識,而多媒體更能使呈現的知識內容形成清晰具體的影像,更有助于學生準確地理解。把知識融入在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系統中。這樣,學生就能依據已掌握、理解的知識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新途徑、新方法,使理性的抽象知識延伸到解決具體問題中,促進知識遷移,使知識得到深化、鞏固和擴充。所以對小學生的學法指導,不是進行抽象的講解,而是應結合具體內容的學習,借助先進的多媒體手段,逐步進行滲透。
二、巧用多媒體創造機會,鍛煉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能力是指完成一定活動的本領,它是在實踐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學生初步感知了一種學習方法,并不等于就已經掌握了這種學習方法,就會在實踐中運用這種方法。因此,為了提高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在教學的全過程——從課文的導入、審題,到初步感知課文,到分析理解課文,到小結歸納,都要創造機會,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交流。至于教師的主導作用,則是在學生想講而講不清,想挖而挖不深,想結而結不了的時候,再利用多媒體呈現學習內容,指導學習方向,讓學生的眼睛、耳朵、大腦等多種器官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聽覺能力、視覺能力、注意力、聯想力等得到強化。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接觸、了解、鉆研自己感興趣的數學問題,最大限度地滿足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需求,最大限度地開啟每一個學生的智慧潛能,鼓勵和引導每一個學生去想、去說,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自主研究的主體作用。眾所周知,新課改倡導的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是有邏輯關系的,自主探究思考是基礎,合作交流是提升,合作交流是建立在自主思考基礎之上的,沒有了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三、巧用多媒體評價學生,激發自主探究的興趣
皮亞杰說:“興趣是能量的調節者,它的加入發動了儲存在內心的力量,使事情看起來容易做,而且減少疲勞。”著名的物理學家楊振寧教授說過: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就是培養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及創造性。要在課堂內實施自主探究,就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主動求知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參與自主探究的興趣。為此,我們要重視運用多媒體正確評價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使學生從評價中獲得準確的反饋信息,激發出要求成功的需求,從而提高學習的自信心,為下一步學習打下基礎。教師評價時的表情態度、語氣構成了學生對自己學習評價的反饋、思路。所以,對學生主動發現,交流得好的,我除了運用傳統教育媒體——語言和體態,對他們以真心實意的評價外,還常常巧用多媒體對他進行表揚。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畫的想象畫,或自己設計的課文板書等。我用實物投影儀將他們的作品顯現出來,讓大家欣賞、評價,把笑臉隨時展現在屏幕上,送給那些有勇氣敢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同學,使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快樂。
總之,改革不適應現代教育要求的課堂教學結構模式,優化教學過程,符合理代教育科學發展的總趨勢,也是當前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知識能力水平的迫切要求。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教育觀念的轉變。要實施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教師一定要充分信任學生,相信學生的學習潛能,教師要從應試教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著眼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著眼于學生的思維發展。巧用多媒體技術,變抽象為形象,變復雜為簡單,有利于學生主動思維。巧用多媒體技術,促進學生自主探索,可以培養其自我發展的能力。恰當而又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與語文課堂教學的最佳結合點,就會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作用,發揮其最大功效,就可以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