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作者:陜西省咸陽市秦都區明德小學 董 萌
發布時間:2013-08-23 14:30:53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多媒體技術的普遍應用是我國教育教學改革長河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隨著國家遠程教育項目的大力推廣,多媒體教學以強勁的勢頭走進了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當中。的確,絢麗的色彩、逼真的圖形、優美的聲音、真切的動畫,給學生以較強的感染,對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將起到無可替代的作用。現就我在數學教學中多媒體的一些應用談談淺見:
一、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及參與度
小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的時間短,持久性也差,尤其在學習時,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情感因素,即: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只有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才有參與的可能。可在素質教育持續發展的今天,學生由傳統教學模式中被動接受知識的“配角”,轉變為主動學習知識的“主角”,而教師則成為學習的主導,在這種情況之下,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將尤為重要。如筆者在教學《秒的認識》時,運用多媒體課件導入新課效果顯著,其做法是:出示劉翔在雅典奧運會跨欄奪冠的錄像。然后問:“同學們,你們認識他嗎?”同學們爭先恐后地說這是劉翔。接著我啟發道:“這是劉翔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奪得110米跨欄冠軍的場景,你感覺怎樣?”學生有的說,劉翔跑得真快!還有的說,他真厲害!我繼續問道:“那你知道他的奪冠成績是多少嗎?”學生大聲道:“12秒91。”我因勢利導,揭示課題:“你們真會觀察!對,劉翔用12秒91的成績,為中國男子田徑獲得一枚金牌,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時間單位——秒(板書課題)。”由于劉翔是中國運動員的驕傲,更是學生心中崇拜的偶像,用劉翔成功的瞬間來引課,緊緊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起了他們探索新知的欲望。這樣就達到了“一石擊起千層浪”的效果。又如在教學《露在外面的面》時,筆者先設計了一個Flash課件:首先提供了一個房間的墻角,其次提供了最多能提取20個可再生正方體,上課時讓部分學生上臺自己用鼠標提取正方體并擺放成自己所喜歡的樣式,然后讓其余學生數在外面的面有幾個,并提問他們是怎么數的,這樣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加大了教學密度,有效提高了課堂40分鐘的教學效率。
二、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理解計算方法
在數學課堂教學時靈活、合理地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一些教學重難點就迎刃而解了。我們知道小學數學第五冊“長方形周長的計算”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理解、掌握“(長+寬)×2”的算法。由于三年級學生年齡小,抽象思維能力差,不通過有效的手段是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于是我們通過多媒體演示并伴著音響提示,首先閃爍出現“長”兩次,再閃爍“寬”兩次,使學生清楚地看到長方形有兩個寬和兩個長,再操作電腦通過移動其中的一條“長”,旋轉兩條“寬”,組合成一條與長方形周長等長的線段,對每次移動結果均閃爍變色以引起學生注意。這樣學生就很容易從演示過程中理解長方形的周長包含著2個“長+寬”的和,概括出“長×2+寬×2”或“(長+寬)×2”的計算方法,從而達到解決重點,內化知識的目的。
三、發散思維,發展能力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采取合理而有效的方法去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能夠啟發、誘導學生進行判斷、推理、抽象、概括、比較、辨析等,而且還可以及時把新信息傳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筆者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時,曾用多媒體課件講授了如下的一道例題:“一個正方體容器棱長20cm,向容器中倒入5L水,再把一塊石頭放入水中,這時量水深15cm,石頭的體積是多少?”利用多媒體演示:倒入5L水后,再在水平面用紅線標記,石頭沒入后,水平面上升超過紅線,不用教師多言,學生能很快理解,上面升上來的水的體積即石頭的體積,為學生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和以后學習阿基米德定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如今,教學改革伴隨著多媒體手段的普遍使用,課堂教學效率將會不斷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將得到全面發展。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計算機的作用將越來越大。在課堂教學時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能使教學變得直觀、生動,更能提高學習效率。我們深信:課程改革伴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普遍應用,多媒體也必將給數學教學帶來深遠的影響,使學生的數學智能整體而和諧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