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實驗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作者:陜西省勉縣金泉鎮九年制學校 呂 蒙
發布時間:2013-08-22 17:52:0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初中物理教學的實驗教學作為一種探究性的教學方式,打破了只是教師一味的講解教授知識的傳統,將學生從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的探究,使學生與教師之間有了更多的互動,讓學生擁有更多自主發揮的空間,并且在這一過程中培養了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參與的習慣。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學應積極開展探究性實驗教學。
一、當前物理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興趣不高。初中物理教學對于很多定義和現象只是機械性地講解,而未詳細科學地向學生分析解釋,使得學生未能真正了解其中緣由,進而不能將其靈活運用。同時,教師所提問題過于局限,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導致學生對于物理學習興致不高,課堂氣氛沉悶,進而影響物理教學的成效。
2.教師“反客為主”。初中物理教師在物理教學過程中,以自己為主體,運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教授學生知識,忽視了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這一關鍵要素。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過少,大多數學生只是旁觀者,學生整體的積極性不高。同時,課堂上學生之間基本沒有交流,不利于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的培養。
二、解決教學問題與加強探究實驗教學的措施
1.教師精心設計實驗方案與過程。首先,教師必須考慮實驗方案的有效性,選擇合適的實驗教學方案來探究不同的實驗內容。探究性實驗教學的基本過程是提出問題,針對問題提出假設,設計實驗和過程,接著是實際操作,最后通過分析討論得出結論。整個過程需要很長時間,所以教師必須選擇最優實驗方案,對所要探究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實驗,提高實驗的有效性。其次,教師需要巧妙設計實驗過程,使探究性實驗教學高效進行。實驗過程中,如果實驗結果與實驗假設不符,需要返回來檢查各個實驗環節,所需時間過長,與有限的課堂時間相矛盾。因此,教師對于實驗過程的巧妙設計是保證整個探究性實驗教學有效進行的關鍵要素。
2.學生以“主角”身份參與探究性實驗教學。學生應是探究性實驗教學的主體,應鼓勵學生在探究性實驗教學過程中自主學習、勇敢質疑、積極參與。第一,實驗教學前鼓勵學生事先對將要做的探究實驗內容進行預習,以便課堂教學更為順暢地進行。課前預習,可以讓學生事先對實驗內容有所了解,并先行明確自己的疑惑,對于實驗有自己的認識和假設,由此可以緩解課堂時間緊迫的壓力,方便教師針對性地回答一些難點問題和單獨為學生解疑答惑,進而達到提升探究性實驗教學成效的目的。第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積極發問。學生對于所學的實驗內容有自己的見解。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思考,針對實驗內容進行發問,即使是對教師的觀點有懷疑時,也要敢于質疑,主動與老師溝通交流。這些舉措都有助于探究性實驗教學方案的實施。
3.適時引導,及時啟發。教師在探究性實驗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適時引導,并針對實驗內容及時啟發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對于不同程度的學生,用來提示的問題的難易程度應適當;對于掌握好的同學,可以提問難度較高的問題來引導;對于掌握不是很好的同學,則提問難度相對低些的問題進行啟發。
4.鼓勵學生舉一反三、學以致用。學生在進行探究性實驗中,對所做實驗會引發一些新的疑問,此時教師應鼓勵學生繼續思考,通過設計新實驗來解答疑惑,通過自主實驗研究加深對物理知識的認識,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探究性實驗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可以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物理現象,發掘其中的物理規律,更容易掌握并運用這些規律,同時還能提升創新意識,最終提高綜合能力。所以,積極開展探究性實驗教學是形勢所需。作為物理教師應積極嘗試這一模式,豐富物理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雖然目前推行探究性實驗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但只要我們積極應對并采取有力措施,定能使這一教學模式更趨完善,進而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