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中“以生為本”的思考
作者:陜西省府谷縣古城九年制學校 蘇云祥
發(fā)布時間:2013-08-22 17:25:4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語文教育的過程實質(zhì)上是精神經(jīng)驗的豐富、個性生命的成長、生命本體的活躍、文化涵養(yǎng)的拓展過程。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的教學任務除了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語言技能和語文知識外,還應把“學生的發(fā)展”放在重要位置,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筆者就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做到“以生為本”談點自己的思考。
一、精心呵護每一位學生的成長
初中生在心理、思維、情感、意志、自我意識等方面都處在半幼稚、半成熟的過渡時期,也是形成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初始時期。他們生理上、情感上、思維上的變化,都要用心及時關注,關注他們?nèi)烁衿焚|(zhì)的形成,關注他們的情緒,關注他們的言行舉止,關注他們一點一滴的變化,關注他們的差異、家庭、個性、人際關系等,這些不只是班主任要做的事情,任課教師更要多和學生交流、溝通,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及時給予他們真摯的關懷和細微的呵護,使他們將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促使他們健康成長。
二、激起學生閱讀寫作的渴求
提高學生閱讀寫作能力的同時引導他們對閱讀寫作的熱愛,是我們語文教學的又一項重大任務。“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語文的兩大屬性,人文性是核心,工具性是基礎。在筆者看來,學生能夠練就一張鐵嘴,能寫得一手好文章,語文的工具性就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了,這與對學生進行閱讀寫作訓練息息相關。
但是大多數(shù)學生不善于閱讀和寫作,也不喜歡閱讀和寫作,所以得引導學生愛上閱讀和寫作。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自己領悟到閱讀寫作對他們的好處,一旦他們內(nèi)心深處意識到這一點,渴求閱讀寫作,那么一切就容易得多了。
平時有計劃有梯度地向?qū)W生推薦好書,推薦由經(jīng)典作品改編的影視劇,帶領學生去圖書館,同學生一起讀書,一同品評作品和由之改編的影視劇的優(yōu)劣,一同分享讀書經(jīng)驗,交流讀書心得,舉薦優(yōu)秀習作,展開讀書比賽,讓學生逐漸愛上閱讀。教學生從故事背景、主角、情節(jié)、沖突、高潮、主題和結(jié)局等方面寫讀書心得。可將學生的習作抹掉名字供大家點評,可點評分析經(jīng)典文章,讓學生在互評同伴作文和領悟經(jīng)典文章中逐漸掌握寫作技巧。
三、教師要彰顯獨立精神,自行設計教學
新課標培育學生主體意識、發(fā)展學生主體能力和塑造學生主體人格的要求以及語文學科的人文特性,更要求語文教師要具有獨立精神。語文教師不具有獨立精神,就會在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上唯教參要求、唯考綱要求至上,就會在教學方式上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和灌輸或者是一味模仿他人,就會盲從新的教改模式。這樣的教學行為,達不到語文學科的教學效果;這樣的教師和教學行為也扼殺了學生的主體人格、主體能力,扼殺了學生的發(fā)展。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的獨立精神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教學理念上,要摒棄那種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或者學生分數(shù)至上的意識,而是將以生為本,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健全人格的理念始終貫徹在教學過程中。其次,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師而言,在教學中做到以生為本,怎樣使用教材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在教學實踐中,盲目地依賴教材,或任意妄為地改變教材,或淺顯地解讀教材,都會影響到教學質(zhì)量,影響到育人。所以,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多加比較和思考不同版本的教材,將課內(nèi)課外有效結(jié)合,形成最能促進、適合自己所教學生發(fā)展的教材。再次,教學方法可依據(jù)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學生特點、教學環(huán)境和自身能力等方面確定,或講解、或討論探究、或自學、或演示、或參觀、或?qū)嵺`、或創(chuàng)設情境等,而不是一味地講授,一味地盲從新的教改模式。最后,教學場所的選擇不一定全部在教室。不在教室上課,對學校、對教師和學生都是一種挑戰(zhàn),所以要依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最大限度地選擇合適的場地。但不能偏離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不能偏離引導學生對人生、生活、社會和自然認識的初衷。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才能打到心靈的深處。” 語文教學中“以生為本”理念的有效貫徹不是教師聽幾次講座、觀摩幾節(jié)示范課就能奏效的,要靠教師將愛心、耐心、精心、誠心、責任和奉獻精神傾注到學生身上,要靠教師長期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得以實現(xi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