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學教學模式的基本理念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課堂上以學生為中心,凸顯學生主角地位,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進步。導學教學法認為,學習是新知識與人腦中舊知識相互結合的過程,學生的學習是以學習者原有知識或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成新的知識,從而擴大和完善學習者的認知結構。

物理知識源于生活、生產實際,初中物理以生活中常見的聲、光、力、熱、電等物理現象為主,初二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也獲得了部分物理知識,但這些物理知識往往是模糊、粗糙的概念,有些不夠準確,甚至是錯誤的,例如學習牛頓第一定律前,多數學生都會認定:物體運動必須有力,失去了力物體就會停下來。作為教師,要努力讓學生認識到這是不正確或是錯誤的,從而建立起準確的物理觀念。因而備課首先要備學生:要知道學生頭腦中有哪些與這節課相關的知識?掌握程度如何?其次要備教材:看看課標要求學生達到什么目標,也就是我要把學生帶到哪兒去?教書多年,對于教材我們已經很熟悉了,這里不再贅述。第三是備教法:就是我們怎么才能把學生帶到那兒?這也是本篇要探討的,下面是初中物理課堂導學模式實踐的幾個環節:

1.復習、檢測上節課已掌握的知識。利用課前5分鐘時間,教師根據上節課所講的基礎知識、重難點,進行有針對性地復習和抽查,通過課堂檢測督促學生在課后對上一節課所學知識進行自覺、及時地復習,防止遺忘,而且能促使學生提前做好本節課上課的準備工作,使其盡早進入上課的狀態,也為本節課教學內容的完成做好鋪墊。

2.從生活出發創設情境。物理教學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要聯系實際,增強感性認識。用生活實際創設物理教學情境,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情境創設必須貼近學生的生活,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用學生熟悉的東西創設各種教學情境,再加進去新的東西,才能讓他們進入一個新的領域。

3.分配學習任務,讓學生帶著明確的目標參與課堂學習。自學中教師指導、鼓勵學生交流討論、學習概念、找出規律。學生能解決的問題自己解決,教師不講或少講。解決不了的問題在小組內討論尋求解決,或是記下來。教師根據自學情況再次備課,確定要講解的內容。

4.展示學習成果,提出疑問,尋求幫助。展示交流環節是導學教學模式非常精彩的一個環節,有這樣幾方面的作用:一是展示交流促進了自學,要想展示精彩,必須深入自學。先自學后展示能有效地啟動學生進一步求知的內因,從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得更積極、更主動、更有效,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二是展示交流保證了學生參與的廣度,使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受到關注,形式多樣地展示讓學生增加自信,培養多方面的能力,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表現的舞臺。三是在參與和傾聽的過程中,使學生不斷地拓展自己的思維,使其思考得更遠、更深。四是展示能暴露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幫助教師找準教學的切入點,以此作為講解的依據。五是展示能提高學生學習的快樂程度,并將“學”和“教”融合在一起。

5.教師適時適當點撥、講解。一是對學生模糊不清的疑難,做精講點撥,答疑解惑。二是對重點問題進行講解,歸納方法和規律,幫助學生建構完整的知識體系。三是指出問題,糾正錯誤。

6.課堂小結、評價。一是引導學生總結梳理知識,建框架、找規律、尋方法,使知識更加完善,掌握更加扎實。二是對合作小組當堂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點評優點,激勵小組。

這幾個環節是靈活機動的,根據教學內容的深淺、學生學習能力的高低來取舍。既可以在一節課中體現,也可以在一個課題的教學中通過兩節課、三節課來體現。

導學教學模式是讓全體學生經歷知識發現的過程,把學生的學習變成一種經歷,尊重學生個性,發掘學生學習潛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團隊精神、集體意識、整體觀念。初中物理課堂在導學思想指導下探索、實踐,長期堅持,必能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素質的發展全面,為學生將來走向社會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