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課堂有效教學的重要手段
作者:陜西省神木縣礦區中學 崔志宏
發布時間:2013-08-22 18:06:2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每一位老師都注重課后反思,自我反思課堂得失,也就是自我評價課堂。反思的目的是為了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更高效地進行課堂教學,使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所以如何評價一節課的高效與低效至關重要,將直接關系到教師的發展方向,合理、恰當的評價有利于教師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我從教學中揣摩出以下幾方面最主要的評價手段,現和大家一起探討。
第一,圍繞教學目標,設計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
盡管現在的授課形式五花八門,但是,唯一的目標就是讓學生圍繞著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開展各種活動,并學以致用。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能夠緊緊圍繞知識目標展開豐富多彩的活動呢?這就需要老師們精心設計教學活動,緊扣知識目標,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采用多種學習策略。要達到上述目標,必須在備課上下功夫,特別是備學生這一塊。為什么說備學生非常重要呢?因為學生才是我們服務的對象,只有了解了學生,我們才知道他們需要什么,用什么樣的方式給予才能很好地接受,用什么樣的方法策略才能讓全體學生更好地參與,用什么活動才能使學生去實踐與體驗并運用于實際生活當中。在備好學生的基礎上,我們圍繞著學生的實際情況,去開展各種活動,才能做到高效教學。
第二,突出教學重難點,合理組織課堂教學。
現在的課堂教學在多媒體的幫助下,幻燈片一張接著一張,課堂氣氛表面上看起來非常活躍。但是,仔細想想,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能掌握那么多嗎?課堂展示不僅僅是看老師的表演能力,更重要的是看老師用什么樣方法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與技能,幻燈片只是起個鋪墊與引領的作用,并不是老師的教案展示。所以說,老師們在準備課時,有效利用教學資源,要緊緊圍繞重難點,指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并從中學到一些方法與技巧,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第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全面發展。
新課程的評價標準已經由過去的甄別、選拔、評優過渡到注重過程和多元評價方式,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方式要徹底改變。學生在課堂中積極參與、學會思考、學會合作、學會運用,才能實現每位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意識、學習態度、學習品質等心理因素和心靈力量等等,都會影響教學效果。因此,評價一節課的高效與低效,學生的參與率是一個重要的評價指標。
第四,轉變教師角色。
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隨著課改的要求,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自然就從一位教學的主體者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課程的開發者。教師在課堂上及時的鼓勵與點撥,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教師的適度參與,很容易形成新型的尊重、民主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師生溝通與交流;教師的正確幫助與引導,更有利于學生快速、有效地達到預期的效果,喚起學生內在的精神動力,鼓勵他們不斷向上攀登,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高效課堂形式多樣,評價標準不拘一格。但是,無論哪種評價手段,都需要緊扣“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一新課程的核心理念而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