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教育專業知識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實踐知識,是默會知識。這些知識的獲得和運用,需要教師長期積累,需要教師有意識地梳理和自我建構。教師積累教育默會知識,分析和解讀經典教學案例是一種重要方式。但是如何從案例中解讀出思想,獲得切實的實踐啟示,需要一定的理論視野和方法。

一、語文教師的知識結構是專業化的前提條件

高樓大廈的質量與建筑材料等硬件有很大關系,同樣道理,語文教師的知識結構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前提條件。由于教師所面對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是發展變化的,所以教師的知識應是一個動態的、均衡扎實的、合理的結構,它包括以下方面:

1.過硬的專業知識。

語文教師要全面掌握現代漢語、古代漢語、文學理論等語文學科知識,要在聽、說、讀、寫方面具有較強的能力,對這些必須達到全面扎實,盡可能做到精通,對所有問題能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2.教育實踐經驗。

教育實踐經驗是指教師在面臨實現有目的的行為時所具有的課堂情景以及與之相關的豐富知識和課堂調度能力,其重要內容是教師教學經驗的積淀。豐富的教育實踐經驗,能讓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審時度勢,因勢利導地去把握課堂教學,調動學生參與語文、體驗語文的積極性。

3.工具知識。

(1)外語知識。具有較高的外語水平有利于及時了解各國語文教育的動態,促進科研向更高、更寬的層面發展,并有機會參加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這是實現知識經濟全球化所必要的語言工具。

(2)現代教育技術。隨著教育的現代化,創新型語文教師要用新知識新科技手段來武裝自己,如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多媒體課件制作等,能根據教學內容并結合教學目標和已有的信息資源,創新性地為學生設計學習程序,指導學生獲取所需和應獲得的知識。

(3)科學研究必備的知識。教育學、心理學、教育統計和心理科學方法研究等知識是進行實驗研究所具備的知識。

二、案例教學對教師專業化的要求

1.探尋教育思想。

愿意、能夠與教育實踐者對話的真正的教育理論家們總是在闡述自己教育理論的時候,使用些“教學案例”。這就讓教育理論、教學模式有了具體性,有了情境性,也就有了豐富性。教師在解讀這些案例的時候,除了了解案例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探尋其中蘊含的教育思想。唯有讓我們和思想對話,才可以引發新的思想。僅僅停留在熟悉案例的“形”的階段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深入解讀,探尋其“實”——思想。教育思想是教育技術的靈魂。

2.形成教學思路。

語文教師必須時常考慮的一個命題是:“個別觀念和普遍觀念之間如何保持合適的力。”學習任務不同,對應的學習方式也就不同。不同的學習方式下,學生獲得不同的學習體驗和學習結果。不斷提高的智力潛能、內在獎勵、有用的學習技巧以及更好的記憶過程應該是學習所追求的結果,只是在不同學習目標的要求和學習任務驅動下,我們各有側重而已。

3.融合思想為我所用。

如果學生在一定的學習任務要求下必須“學會它”的時候,教師要能夠“教”之,“教的每一個最小組合”必不能少。這種“教的每一個最小組合”能夠讓學生學會“正確的做事方式”。同時,讓學生面臨探究和發現任務,引導他們循著一定的發現階段,幫助他們對自己的思維進行“建模”, 將學習轉換成有用的思維結構。

4.誕生自己的教育理論。

發現者不能超越證據而產生一個新洞察,而誕生自己的教育理論更是需要我們努力搜集自身教育教學實踐行為和教育效益之間的相關性的證據,重新安排這些證據,轉換這些證據,就能發現自身教育教學行為的結構,也能賦予自身教學行為以意義,甚至是很個性化、獨特的意義。這就是每個教育工作者教育實踐的理性,這就是教育實踐智慧的理性概括和教學個性(教學風格)的尋求。

以上幾點是我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對教師專業化的一些思考,新的世紀呼喚所有語文教師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充實自身業務及綜合知識,將自己培養成新一代創新型的語文教師,不辜負黨和國家對教師的期望,也希望我們中學語文教師,在沉思、反思后能升華自身的教育理念,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專業化成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