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探究——教師文化不可或缺的要素
作者:陜西省城固縣雙溪初中 李勇軍
發布時間:2013-08-21 10:49:4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教師文化,作為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著學校教師的成長與發展,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教師對待工作、教學和學生的態度,乃至種種教育教學的思維與行為。而所有這些因素,反過來在很大程度上又影響著一所學校的生存與發展。
之所以強調“自主、合作、探究”是教師文化不可或缺的要素,其原因在于:今天的許多學校里,傳統的教師文化依然較為常見,與眼下的教育改革與發展、新課程的實施很不“和諧”,這種不“和諧”,突出表現在“獨斷專行”、“守舊斥變”、“孤立松散”等幾個方面。
一、獨斷專行。教師“獨斷專行”形成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方面,應該說是對“師道尊嚴”的繼承?!皫煹雷饑馈睆娬{的是教師對學生而言地位、威望的至高無上,不可冒犯。另一方面,學校對教師的管理往往是集權式的,教師處于被動服從的地位,這在很大程度上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思想、理念、行為都具有鉗制作用。在這種連貫性作用下,教師對學生的管理與教育教學,就會有意無意地采用類似的方式。最后導致的不良后果是師生情感的隔膜疏遠、師生關系的緊張對立以及民主意識的缺失;同時,又使教師的管理、教學脫離實際,脫離學生,并最終導致學生個性、自主意識的喪失。
二、守舊斥變。當教師受傳統文化影響形成自己特有的思想方法、行為習慣,就會對其他試圖影響、改變自己的外因產生排斥與抵觸。這一點表現在教學上就是“大一統”的特點,如前面提到的語文教學,在統一課文、統一目標、統一進度、統一作業、統一考試和評分,甚至統一標準答案的流程模式下,教師往往只是形式上給學生以自主思考、自由表達的空間,最終總是千方百計“誘導”學生接受自己的“標準答案”,哪怕學生的思考、討論結果比自己的高明。傳統教師文化的這一特點,會造成許多教師在新課程實施中的迷茫、不安,甚至抗拒。
三、孤立松散。孤立松散的傳統教師文化,是由學校管理、工作、環境特點,以及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對教師工作績效不夠科學的考評體系等因素導致的?,F實教育環境中,校際之間、校內教師之間的深層交流應該說是比較少的,真正意義上的學術研討、交流就更少了。教師在學校里的教育教學幾乎都是在相互分離的狀態下完成的,這就從客觀上導致了教師在思想、理念、方法上的陳舊和缺少創新、變革,更嚴重的是直接導致了教師集體意識、團隊意識的丟失。
全面實施新課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堅持教育的科學發展,對摒棄傳統的教師文化提出了強烈的要求,同時也為構建新型教師文化提供了充分的空間。依我拙見,新型教師文化至少要體現三個特點:即自主、合作、探究。
無論教育如何變革、如何發展,教師文化中如果缺少了自主元素,教育就會陷入盲目,學校就會喪失特色,教師就會失去個性,學生就會缺少獨立人格。在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大前提下,教師具有自主意識,并且擁有自主的教育教學思想、理念和方法,才能形成一所學校特有的教師文化,學校最終也才能辦出自己的特色。一所學校只有具備更多的屬于自己的“唯一”,才能在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進程中與時俱進,不斷提高,不斷發展。
團結就是力量。在科技飛速發展、教育不斷創新的今天,只有合作,只有充分發揮團隊精神,才能在工作、生活中得心應手,始終立于不敗之地。就教師而言,這里說的合作,包括兩層含義:一是與同事間的合作;二是與學生間的合作。由此說來,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行政管理應開展多形式、多渠道的校際之間、教師之間的合作,做到自主中有合作,合作中有自主;另一方面,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加強與學生的合作,轉變教師角色,以合作者的角色與學生平等交流,增強教育教學過程的生動性、愉悅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切實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快樂學習、個性發展。
最后,自主、合作的終極目標要落實在探究之上。這里的探究包含三層含義:一是教師個人的自主探究;二是教師相互間的合作探究;三是教師與學生間的合作探究。必須明確:自主不是固守,而是鉆研;合作不只是互助,更主要的是探究。
綜上所述,在教師文化中注入“自主、合作、探究”這些要素,必然會帶來學校文化、師生關系諸方面的巨變,必然會促進課程改革的縱深發展,也必然會為我們的教育事業注入新的發展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