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是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后出訪的首個國家,俄羅斯近日也成為國內甚至國際關注的焦點。作為俄羅斯的首都,莫斯科教育可謂俄羅斯教育的一個重要窗口和縮影,特別是其教育發展規劃更代表著俄羅斯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故而值得關注。

“俄羅斯擁有遼闊的國土,經濟和社會發展迅速,其教育質量和教育體系在世界各國中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莫斯科作為俄羅斯的首都,擁有作為大都市獨一無二的社會文化環境和國際金融中心的城市戰略定位,教育發展前景受到普遍關注和重視。”

居民對教育質量的要求日漸高漲

事實上,莫斯科的各級各類教育非常發達,教育資源也十分充沛。據統計,截至2011年,莫斯科共有各級各類教育機構5800個,各類學生220萬名,教育系統工作人員15萬名。莫斯科有學前教育機構2188所,普通教育機構1635所,初等和中等職業教育機構145所,高等院校298所。與此同時,莫斯科居民對各層次教育質量的要求也日漸高漲。

為符合俄羅斯的國家總體教育發展戰略,考慮到現代教育體系“處于不斷變化和更新的狀態中,在現有制度框架下根據不斷變化的需求靈活實現”,并考慮未來的城市建設和人口趨勢,由莫斯科負責教育的副市長尤里·格拉杰茲牽頭,莫斯科教育局、專家鑒定委員會、社會團體以及教育機構共同參與,經過各層次教師委員會提出的1500多個建議,最終制定完成《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市2012-2016年教育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并實施配套資金1.5萬億盧布。

“為學生和受教育者在社會中實現個人價值提供優質教育”是《規劃》的總體目標。據了解,《規劃》還為實現教育目標對教育機構進行合理布局,制定“莫斯科教育質量標準”,促進教育系統內學生和教職工保持良好健康的生活習慣,構建有利于首都教育領域發揮智力和文化資源影響力的體制,并保障管理教育系統的有效性,保障基礎設施和教育技術的發展。

“對于莫斯科和莫斯科市民來說,該規劃的重要意義不僅在于1.5萬億盧布的投入,更為重要的是在于規劃內容本身。”莫斯科市市長謝爾蓋·索比亞寧在總結《規劃》的意義時如此表示。

初等和高等教育“滿足社會需求”

按照《規劃》的要求,莫斯科希望在學前教育實現“大眾化、高質量和多樣性形式”,在普通教育實現“所有中學的高質量教育”,在初等和中等職業教育“為莫斯科的經濟發展培養專業人才”,在高等教育(高等職業教育)“加大教職工和畢業生對城市發展的貢獻”,并在教育質量管理方面提升“質量、有效性和管理體系的透明度”。

針對各個層次的教育,對學前教育而言就是提高普及率。為滿足《規劃》中到2016年學前兒童20.5%的增長數量和莫斯科市民對學前教育高質量服務的要求。莫斯科國立和其他類型學前教育機構每年需新增4%的學額,到2016年總共要新增13萬個學額,其中非國立學前教育機構要新增3萬多個。

資料顯示,莫斯科的中學分布不均衡,只有12%是多科綜合中學,而《規劃》要求中學生的數量到2016年要增長18.5%,中學生每年的增長率要達到3.5%。為此,普通教育需要提高質量,特別是普通教育機構必須建設新學校和更新設備設施、合理布局教育機構、實施莫斯科教育質量標準和加快信息技術教育來保證為每個學生的校園學習和社會實踐創造條件,并根據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和世界標準保障普通教育的質量。

“滿足社會需求”是初等和中等職業教育的主要目標和任務。目前,莫斯科高技能專業人才的缺失問題明顯。為此,莫斯科初等和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將對接城市的實際需求。《規劃》中明確要求初等和中等職業教育機構要“培養應用型專業人才”,以便“為城市經濟發展儲備高技能的勞動力資源,加大職業教育體系在城市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中的貢獻”。

據了解,莫斯科雖然擁有在國際上享有較高知名度如莫斯科國立大學等首屈一指的高等院校,但其仍然存在畢業生質量不符合城市的期待和需求的問題,高校缺乏國際競爭力,青年人負面的社會表現越來越嚴重。為此,《規劃》要求高等教育(高等職業教育)要把“增強大學的國際競爭力、優化地域性大學和滿足城市發展要求”作為主要任務,實現“為城市培養具有高技能的專家,根據城市的發展需求增加科研數量”的主要目標。

完善教育系統并使教師隊伍年輕化

除了各層次教育的目標和任務,《規劃》對一些教育專項的發展也提出了任務。

“為滿足公民和社會需求而保證教育的有效性”是“教育質量管理”的首要任務。同時,還要構建教育系統內財政預算管理的有效性機制,完善教育系統內信息活動、知識更新和傳播技術的基礎設施,加強民間組織和協會對現有政策的監督,并發展莫斯科教育系統與俄羅斯聯邦其他區域、國外和國際組織的聯系等。

對“各層次師資隊伍建設”而言,需要發展教師群體組織,如教師協會等,并建立實習平臺和創新網絡體系,保障最新理論與實踐知識的產生和傳播。同時,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技能,保障普通中學教師的平均工資不低于莫斯科政策規定的平均工資,并為教師隊伍年輕化創造條件,到2016年30歲以下的教師要達到總人數的25%。此外,幫助制定教師的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并舉辦“年度優秀教師”的評選競賽等。

在“科學研究和創新活動”中,需要制定和引入創新元素,建立創新教育——教學技術、教學方法和教學實驗室綜合體,參與合作創新活動、利用所有高校和研究所(非國立、市立和聯邦)的科學資源,發展學生和教師的活動形式,探求有效的教學方法,對教育領域的工作人員進行提高職業技能的培訓,并制定針對完善教學方法、組織、法律、金融、經濟、資料技術和教育管理的新機制、新形式和新方法等。

“提升教育機構與各社會團體在培養學生方面的相互影響與作用”是對“發展社會伙伴關系”提出的要求。同時,還需要其通過促進和完善法律制度為非國立教育服務市場的發展創造條件,并制定和引入公私伙伴協作關系機制,拓展教育機構資源利用和現代化發展。

“發展教育的信息化”也是莫斯科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莫斯科要求到2016年所有的教育機構都要做到運用質量管理機制來實現自我發展,向公眾發布本機構工作績效,利用信息通訊技術管理和監控教育質量的社會參與率,向公民完全開放莫斯科教育質量信息系統,并與家長及時溝通和交流信息。

最后,《規劃》指出,“家庭和公眾參與教育工作”也非常必要。為此,《規劃》強調,鼓勵家庭廣泛參與教育教學過程和相關評價活動,推行家長咨詢制度,發展人口與教育系統的信息和反饋機制,并建立首都市民對高質量教育服務需求的監控體系。

鏈接

俄羅斯教育部部長:自信中學教育體系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據《俄羅斯商業咨詢日報》報道,俄羅斯教育部部長德米特里·里瓦諾夫日前在俄羅斯“第一頻道”中表示,俄羅斯的中學教育體系符合世界發達國家的水平,并擁有歐洲最好的中學生之一。

“俄羅斯的普通中學教育體系在許多方面都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從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等方面來說我們的中學生都是歐洲最好的之一,在世界也能排進前十。”里瓦諾夫稱。然而,他也表示,俄羅斯的中學教育也存在許多問題,“最近的20年內對教育的投資還不充足,基礎設施的建設數量也有所下降,教學樓需要繼續建造和改善,新的技術也沒有得到充分應用。”

關于近日俄羅斯總統普京提出的“制定統一的中學歷史課本”的指示,里瓦諾夫強調將在未來一年內完成。他認為,好的歷史課本應該不僅給人以思考,還應該培養學生學會思考的能力,而俄羅斯將邀請國內最好的歷史學家從不同角度來編寫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