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內涵發展”即重視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將發展的重心放在整合現有資源,改進管理,以優化整體功能,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益。學校內涵發展主要依靠學校教育思想新、道德面貌好、教改行為先、主體精神強、管理風格實、教育質量優的學校文化“內功”的積淀,這是學校不斷創新的過程,也是實現教育不斷現代化的過程。內涵發展強調提升學校的辦學質量,也就是提升學校的“軟實力”,把注意力集中在辦學水平的不斷提高上,使得規模與質量、效益達到有機的協調統一。因此,它不僅是一種精細化管理,一種特色管理,而且從本質上講它更是一種創新管理。筆者認為要走內涵發展道路,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要有先進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愿景目標

辦學理念和辦學目標是學校內涵發展的出發點。辦學理念是關于為什么辦學、如何辦學,辦學目標愿景則決定著學校的發展方向。學校愿景,是一個學校的教師共同懷有的對未來希冀的景象,它創造出眾人一體的感覺,并使這個感覺遍布到整個學校的活動中,而使整個活動融匯起來。它有三個基本要素:大家愿意看到的(期望的)、大家愿意為之努力的(主動的)、通過努力可以一步一步接近的(可接近的)。要實現學校的內涵發展,首先要堅持“以人為本,以德育人,依法治校,以質立?!钡南冗M的辦學理念。其次要確立不斷發展的愿景目標。這就需要學校管理者和廣大教師一道,立足于學校實際,摸清學校現狀,對學校現狀準確定位,進而確立不斷發展的愿景目標,明確學校的發展方向。要結合個人價值觀與學校發展方向,通過開發愿景、瞄準愿景、落實愿景的三部曲,來組織教師隊伍,使教師的力量最大化發揮。愿景形成后,學校應著力將愿景轉化為學校具體的發展規劃,將辦學的基本理念和學校發展目標用規劃和行動方案的形式表現出來,以此來引領和規范全校教職員工的行為。

二是要靠科學的管理,堅持制度管理與人本管理相結合

學校管理主要是對人的管理,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調動人的積極性。為此,首先要堅持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相結合的民主集中制,堅持“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工作思路,充分發揮校委會、教代會、工會的職能,從而使學校管理真正走上科學化、民主化、法制化、規范化的軌道。

其次要堅持“制度治?!?。要立規矩,建立健全各項切實可行、公平合理的制度;領導要“管好自己”,帶頭守規矩;要正確處理原則性和靈活性的關系。校長要堅持原則,在大是大非問題上決不動搖,又要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善于變通。

最后還要將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結合。要實施“人本管理”和“以德治?!保鸵鹬亟處?,關心教師,親近教師。同時要引入公平競爭機制,積極營造以事業留人,環境留人,情感留人的工作氛圍,使智者盡其謀,信者效其忠。一句話,學校領導應有愛師之心、識師之眼、親師之法、育師之識、用師之道、薦師之德、護師之膽。

三要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學校內涵發展的關鍵在于教師隊伍的可持續發展。為此,首先要加強“校本培訓”,不斷給全體教師進行“充電”,努力造就“善科研、敢創新、能力強、觀念新”的創新型教師和建設一支“理念先進、師德高尚、高效精干”的教師隊伍,力爭向“集約型、科研型”管理要質量。其次,要堅持“走出去,請進來”,不斷拓展教師的思維空間和眼界,增強全體教師的教育創新意識,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

四要依靠教育科研,走科研興校的道路,在“創新”上做文章,在“巧干”上下功夫

教育科研是學??沙掷m發展的生長點,是教育質量的第一推動力,也是管理創新的有效途徑。一所學校要實現內涵發展,其中最為關鍵的一條就是科研領路。為此,一方面要重視“校本教研”,在經費上做到四個保證:保證實驗經費、保證課題研究經費、保證外出學習經費、保證校內獎勵經費。另一方面要引導教師積極主動地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新課程理論,積極建構學習型校園,在學習中提高認識,轉變觀念,把學習理論與解決實際問題有機結合起來,用科學的理論武裝教師,用富有成效的教學實踐鼓舞教師,讓教師在反思中發現閃光點,尋找不足,引領教師堅持寫反思筆記,做到課前靜思,課后深思,在反思中促進教師提升自我。

五要構建優秀的校園文化

學校文化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是最重要的“軟實力”。優秀的校園文化是引導人、激勵人、鼓舞人的一種內在動力,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奮進的一面旗幟。營造富有個性的優秀校園文化,一要立足本校實際,立足文化底蘊,博采地方文化的精髓;二要建設物質文化,加大投入力度,以環境文化為突破口,在人與物化的環境之間有心靈的對話,力爭做到“每塊墻壁都會說話”、“每棵花草都能育人”;三要立足制度文化的建設,力爭在制度建設上實現人與制度的和諧;四要圍繞師生和學校發展的大局,不斷提升辦學理念;五要構筑班級文化,打造班級文化精神;六要深入持久地開展各種校園文化活動,培養全體師生的集體意識、團隊精神和愛校精神。只有把學校的價值觀念變成全體師生共同的價值觀念,才能促進教師和學生不斷調整和完善自己的行為,從而自覺增強學校的凝聚力、向心力、能動力、創造力和戰斗力,為實現學校共同目標而奮斗。

六要抓好常規,突出“精細實”,在精細化管理上下功夫

以“做好細節”、“細節決定成敗”、“常規+細節+堅持=奇跡”為口號,提倡扎扎實實做好每一件事的工作作風,力爭“把平凡的事情做經典,把簡單的事情做精彩,把瑣碎的事情做徹底”,以點帶面,抓小促大。在過程管理工作中要做到“三有三必”:有布置必有檢查,有檢查必有反饋,有反饋必有考核。量化管理能夠使精細化管理真正落到實處,能夠促進學校管理的標準化,規范化。

七要在“高效課堂建設”上下功夫

學校內涵發展離不開高效課堂的改革。不涉及課堂教學改革的學校內涵發展是不存在的,沒有引發課堂行為變化的學校內涵發展是淺表化的。高效課堂內涵可以概括為“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它具有主動性、生動性、生成性,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教師的職業倦怠和學生的厭學心理。它與新課改的主張不謀而合,是落實素質教育,實現學校內涵發展的有效途徑。

此外,還要時刻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堅持“全面管理”和“重點管理”相結合;吸收“梯次循進教育”的精華,大膽引入“百分位”制,分類評定,均衡發展,整體提升,向科學的評價要質量。

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學生,均要做到過程評估與終結評估相結合,動態管理與靜態管理相結合,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力求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內容的全面化、評級標準的層序化、評價方式操作的靈活化。力爭通過科學的評價機制,點燃每一個人的發展激情,讓人人都奮發有為。力爭使廣大教職工從“要我工作”轉到“我要工作”上來,使全體學生從“要我學習”轉到“我要學習”上來。

總之,樹立“質量立校觀”,追求走內涵發展的道路,必須依賴于改革和創新,這將是一個永恒的話題,需要全體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