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使命——博鰲論壇嘉賓眼中的中國好教育
發布時間:2013-07-17 13:56:3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4月6日,在博鰲亞洲論壇青年領袖圓桌會議上,20位來自亞洲和世界各地的政、商、學界和媒體青年領袖齊聚一堂,圍繞主題《共同發展:教育的使命》展開精彩對話,他們認為,目前教育資源過于集中,政府要做更多的改革,讓接受教育的機會變得更加平等、更加合理。
分散教育資源,均等教育發展機會
——中央電視臺主持人芮成鋼
芮成鋼認為,教育資源在某些城市、某些區域和某些教育機構里過于集中。因此,芮成鋼呼吁,要讓接受教育的機會變得更加平等、更加合理。一方面需要所有人都參與,另一方面政府要作更多的改革。現在常說改革到了深水區,教育領域也是一樣,期盼各界更多的通力合作,讓教育的資源能夠更加均等,不再那么集中,讓條件不好的孩子有更多的機會發展。
高等教育內的健康教育不可少
——頤杰鴻泰獅子湖集團總裁鄭靜芬
鄭靜芬提到了健康教育的概念,她認為,中國最缺少的就是健康理念的教育。金錢、權力與享受都應該排在健康之后。全球人士對健康需要有預警,健康更需要有投資,所以在高等教育的范圍之內健康教育是不可缺少的。
教育應鼓勵擁有和追逐夢想
——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張亞勤
張亞勤認為,教育、科技、創新等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造就了數字鴻溝。教育和科技應鼓勵學生擁有和追逐夢想,用理想促進發展。他同時以其所在的微軟公司進行了舉例,以說明教育資源不平等的現象。“我們公司每年把實驗室成果開放給中學生,每次中學生來的時候我們都會講一些科普,講講技術發展趨勢。忽然有一次我看到一組中學生,來了之后我講了半天他們沒有一個問題,眼光是呆滯的。我后面發現他們也在北京,也是北京的中學生,但是是民工的小孩。所以有沒有真正受益到技術發展。”對于好的教育,張亞勤用“真”和“能力”來概括。他認為,教育最根本的是要真誠、真實,追求真理,現在社會有很多的假大空,人們缺少信任及安全感,就是因為教育體系沒讓我們變得更真實,沒把最真的東西開發出來。另外,教育應該是把所有知識忘掉之后的能力,是創新能力,是批判性思維的能力,教育要把每個人的想象力發揮出來,要把他的個性彰顯出來。
應動用利益方支持公立教育
——美國洛克菲勒家族成員、希奈戈研究所主席佩姬·杜拉尼
佩姬·杜拉尼女士表示,打造和諧社會必須要縮小差距,可以把利益相關方的利益動用起來,包括私營部門、企業家、慈善家,政府發揮主導力量,能夠幫助邊遠地區的孩子,使他們要么在家庭當中獲得更好的教育,要么在社區和學校受到更好的教育。“最重要是支持公立教育,讓沒有辦法讀私立學校的孩子們依然可以通過公立學校體系獲得良好的教育,使得差距越來越小。”
教育趕不上創新需求
——招商銀行執行董事馬蔚華
馬蔚華說,“我們的公司、我們的銀行創新已經很多了,但我還是覺得不太適應今天的發展”。盡管他每年都親自到學校去招學生,但覺得公司需要的創新型人才還是趕不上發展的需要,中國目前的教育趕不上形勢的發展。馬蔚華認為,教育就是知識的傳授、德性的培養和能力的提高。通過知識的傳承,通過包括家庭教育在內的德性教育,也包括在社會實踐中提高成長的能力。
中國教育缺乏安全感
——北京網秦天下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CEO林宇
林宇認為,今天中國的教育讓人缺乏安全感。林宇去年參加圓桌會的時候戴著安全帽,今年再次戴著安全帽參加論壇。他認為,中國的教育像一個罐頭加工廠,使得孩子們承受巨大的壓力,貧富差距使得窮孩子上好的大學變得越來越困難,“我是窮孩子創業,今天戴著安全帽希望為全世界的窮孩子呼吁教育的安全感。”教育的目的應該是幫助每一個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教育重在啟發
——美國興騰科國際教育集團執行總裁馬振翼
馬振翼說,教育是一種啟發,不是單純的教與授的概念,也不是單純的人與人互動的概念,牛頓被蘋果啟發,釋迦牟尼被生老病死的現象啟發。一個好的教育要啟發人的自信心、夢想、知識、勇氣等,可以讓一個人思考以前不能思考的東西,完成之前自認為不能完成的事情。
教育不光是傳授技巧,更應該培養做個好人
——美國前勞工部長、美籍華人趙小蘭
趙小蘭指出,中國的教育更多注重全面性,東西方的教育體系各有優勢,但也有各自需要改進的地方。教育不光是傳授技巧,更重要的是培養具備健全人格的人。誠然,不同的經濟狀況決定了每個人受教育的差異,但是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也是有差異的。既需要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精英人才,也需要接受過專業訓練的技能人才。要改善當下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的現狀,既要靠制度,更要靠全社會的力量支持,讓教育資源更多向公平傾斜,讓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接受適合自己的教育。
好的教育就是“示范”和“引導”
——歌手張靚穎
張靚穎則認為,家庭教育很重要,小孩子在入學之前都是認知觀念的培養,在這個過程中要給他正確的方向。到了高中、大學后,孩子開始有主見,家長就需要給他啟發,讓他有自己的觀點,從而塑造最好的自己,不要強加太多的框架。她覺得好的教育就是“示范”和“引導”,父母給的所有東西只是基礎,未來的人生怎么樣,一定要靠自己。(綜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