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是學校所具有的特定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它既包括校園建筑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等物化形態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目標價值、傳統習慣、集體輿論、心理狀態和校風、學風以及行為規范和規章制度在內的精神總和。校園文化又被稱為“學校精神”,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和靈魂,是一所學校本質、個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也是中華民族精神在學校的具體體現。“中華民族精神”概括起來就是“自強”、“求實”、“創新”、“包容”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每當民族危難之際,它都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校園文化秉承學校精神,也就是傳承弘揚民族文化精神,即習近平同志所說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的“中國精神”。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營造的人文環境和文化氛圍,充滿活力和創造力。它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和創造激情,喚起學生高尚、獨立的人格追求。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情操、啟迪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特色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生命線。不同社會環境影響的學校必然形成不同的風格品質,每一所學校都是獨特的,校園文化的建設一定要重視特色、彰顯特色。“把學校創辦成一個‘文化磁場’,一個傳承、弘揚優秀文化的場所,讓學校彌漫優秀文化的氣息,讓校園成為師生的精神家園和心靈的棲息地。”這是福建省東山縣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在創建“書香校園”活動中提出的要求和目標。

近年來,西安灞橋區教育局按照“高品位、精內涵、強特色”的辦學思路,以校園文化建設為突破口,努力“打造一批學校,凝集一種精神,引領一方文化”。他們以學校特有的資源,有的將培養方向和歷史傳承相結合;有的將地域文化和校園精神相結合;有的與歷史名人或企業文化相結合,打造了一批校園文化亮點學校。灞橋區東城第一小學,距半坡遺址僅兩公里,以此確定他們的特色校園文化——火文化,引申為“點燃成功人生”,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獨具特色、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收到了不同凡響的育人效果。“沐浴陽光文化,奠基自信人生”,灞橋區紡織城小學從教育的本質出發,挖掘紡小師生身上最突出的品質,將學校的文化主題定位為“陽光文化”,即讓教師充滿陽光,讓兒童沐浴陽光,讓教育煥發陽光。而且,這種極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在灞橋各個中小學到處開花結果。校園文化成為了該區各校內涵式縱深發展的助推器,不僅提升了灞橋各校的辦學品位,同時也成為了灞橋教育的一張閃亮名片。

愛因斯坦認為學校應該永遠以培養“和諧的人”為目標,無論是什么類型的學校,其教育任務不是在技術層面,而是以“和諧”的人作為最根本的培養目標,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健康和諧、積極向上、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學校的文化品位,同時也是一所學校綜合實力的反映。

校園文化建設,最根本就是人文教育,人文教育的主要途徑就是建設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就是一定要將人文教育滲透其中,對受教育者進行心靈啟迪、人格塑造與境界提升,其核心則在于培養人文精神,促發人文情懷,提升人文素養。

校園文化建設就是構建和諧校園、快樂校園、美麗校園。環境孕育希望,理念放飛未來。建設有利于師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校園文化,既是學校教育的一項基礎建設,也是學校長遠發展的戰略需要,更是實現中國夢的迫切需要。正如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所說:“欲知明日之社會,須看今日之校園”。

讓校園文化托起中國夢!

(作者為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陜西國際商貿學院文化與藝術學院院長。兼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陜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名譽主席,陜西省、西安市特聘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主編、參編著作多部,撰寫長篇歷史小說、學術文集等兩百余萬字。多次參加國內外學術高峰論壇,并做主題發言。)